仵城郡
一作伍城郡。南朝梁置,属楚州。治所在今河南信阳县北。东魏移治城阳县(今信阳市东北),属西楚州。北齐废。
一作伍城郡。南朝梁置,属楚州。治所在今河南信阳县北。东魏移治城阳县(今信阳市东北),属西楚州。北齐废。
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属罗州。治所在今广东化州市西北。六年 (623) 属南石州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入石龙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置,治今广东省化州市西北。属罗州。后属南石州。贞
①元天历二年 (1329) 改盐官州置,属杭州路。治所在今浙江海宁市西南四十里盐官镇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海宁州: “东南皆滨巨海,自唐、宋常有水患,大德、延祐间亦尝被其害……文宗即位,水势始平,乃罢役
在今河南平顶山市西留村。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:“光武略地颍川,攻父城不下,屯兵巾车乡。”即此。在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南。公元23年,刘秀略地颍川,攻父城不下,屯军于此。
北魏太和十一年 (487) 置,属白水郡。治所即今陕西蒲城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28蒲城县: 南白水县 “以在白水之南为名”。西魏废帝三年 (554) 改为蒲城县。古县名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年)置,治
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9汉阳军:吴王矶“在大别山侧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汉阳县“凤栖山”条下:“《志》云,郡城东北有吴王矶,一名禹功矶,吴、魏相持时,皆以沔口为重镇。吴守此矶,以
即砥柱山。在今河南陕县东北黄河中。唐赵冬曦《三门赋序》:砥柱山之六峰,“其最北有两柱(即今鬼门岛、神门岛)相对,距崖而立,即所谓三门也”。清雍正《河南通志》卷15:“康熙四十三年,陕甘总督博济等疏称:
即今甘肃西部之陶勒河、北大河。有二源、皆出祁连山: 西源名洮赉河,东源名洪水河,东北流至酒泉市东北合流,又会清水河,东北出长城,经金塔县北流,与黑河合而入于居延海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青海: “洮赉河
又作六凉卫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)置,属云南都司。治所在今云南陆良县南三里旧城。因水患,永乐六年(1408)迁治今陆良县城。清康熙七年(1668)废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置,治今云南省陆良
即今广东肇庆市东北四十里鼎湖山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1肇庆府: 顶湖山 “山势雄峻,为一方之镇山。顶有湖”。《清一统志·肇庆府》: 顶湖山“道书以为第十七福地,东北有飞泉洞,瀑布飞流如万斛珠。上有方石,
在今河南光山县东南。明洪武七年(1374)于此置巡司。万历中移于长潭驿。在江苏省东海县中部略偏西,西临西双湖水库,跨陇海铁路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69.3平方千米。人口4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牛山,人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