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勒门站
又作一而门。清置,故址在今吉林永吉县西伊勒们站村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二》 “尼什哈站”条下:“蒐登站,又西南七十里至伊勒们站。”
村名。在吉林省永吉县西部。属金家满族乡。人口890。满族占55%。曾是伊勒门驿站。伊勒门,满语意为“阎王”。产玉米及辣椒。通公路。
又作一而门。清置,故址在今吉林永吉县西伊勒们站村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二》 “尼什哈站”条下:“蒐登站,又西南七十里至伊勒们站。”
村名。在吉林省永吉县西部。属金家满族乡。人口890。满族占55%。曾是伊勒门驿站。伊勒门,满语意为“阎王”。产玉米及辣椒。通公路。
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辽州。治所即今山西盂县。《元和志》 卷13盂县: “原仇山,在县北三十里,……县取此山为名。” 大业二年 (606)改为盂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析石艾县置
①即今江苏溧阳市西南渡镇。清光绪重刊《溧阳县志》 卷2: 南渡镇在 “县西三十六里,东坝孔道”。②即今广西岑溪县西南四十里南渡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(1)在江苏省溧阳市中西部、溧宜河两岸。面积111平方千
西汉元封元年(前110)置,属儋耳郡。治所在今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西昌城镇东南旧县。始元时废。古县名。西汉元封元年(前110年)置,治今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镇东南。属儋耳郡。始元时废。
①在今江苏东海县西。《寰宇记》卷22海州朐山县:“孔望山在县西南一百六十里。《春秋》……云,此山与郯城相近,当是孔子之郯问礼之时,因登此山遂以名之。”《清一统志·海州》 引《舆地要览》:“孔子之郯问礼
即今广东龙门县西南九十里永汉镇。清移庙子角巡司于此。
北宋置,属镇戎军熙宁砦。在今宁夏固原县北。后废。
在今江西进贤县东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在今陕西眉县东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渭水又东径马冢北,诸葛亮与步骘书曰:马冢在武功东十余里,有高势,攻之不便,是以留耳。”
在今广东汕头市西南浔洄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澄海县: 浔洄山在 “县西五十里,突起海中,接潮阳县界”。又 《清一统志· 潮州府》: 浔洄山“在潮阳县北十里揭阳水中,一名巡梅山。有林二翁穴,在山后薮泽中
即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西振太乡驻地。原名草皮街。傣语名太和街。“太” 为棉花,“和” 为箐,意即箐边种过棉花。1916年设草辟县佐。1919年改名泰和县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