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仙岩
①在今福建光泽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邵武府》:会仙岩“在光泽县北四十里。高二千余丈。岩口有石穴,中深而方,清泉常满。俗名石斗岩。后涧泉出自穴中,高数丈, 名曰水漈”。《方舆纪要》作“令仙岩”,或误。
②在今广西鹿寨县西南雒容镇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2柳州:会仙岩“在洛容县西十里。中可坐数十人。岩下有潭水, 中多怪石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洛容县:会仙岩在“县南五里,中有潭,水石清旷”。
①在今福建光泽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邵武府》:会仙岩“在光泽县北四十里。高二千余丈。岩口有石穴,中深而方,清泉常满。俗名石斗岩。后涧泉出自穴中,高数丈, 名曰水漈”。《方舆纪要》作“令仙岩”,或误。
②在今广西鹿寨县西南雒容镇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2柳州:会仙岩“在洛容县西十里。中可坐数十人。岩下有潭水, 中多怪石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洛容县:会仙岩在“县南五里,中有潭,水石清旷”。
即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西南梅里斯古城。《元史·伯帖木儿传》: 至元二十五年 (1288)冬,元将玉速帖木儿 “转战至帖麦哈必哈,又败之,进至明安伦城,哈丹迎战败走”。即此。在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西南梅
在今湖北麻城市西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举水 “又西南径梁司、豫二州东,蛮田鲁生为刺史,治湖陂城。亦谓之水城也”。
又为珍珠泉。在今江苏镇江市南郊招隐山西。其泉圆溅,若贯珠然。梁昭明所开,唐李迪构亭于上。宋苏轼 《同柳子玉游鹤林招隐归呈景纯》 诗:“岩头匹练兼天净,泉底真珠溅客忙。”
①西晋太康初改东安县为晋安县,属晋安郡。治所即今福建南安市东丰州镇。南朝梁天监中为梁安郡治。陈天嘉五年 (564) 改为南安郡治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改为南安县。②东晋安帝时置,属新巴郡。治所在今
即今湖南隆回县北八十七里司门前镇。原属邵阳县,明、清于此置巡司。1947年划归隆回县。
明宣德六年 (1431) 改武仙县置,属象州。治所即今广西武宣县。清属浔州府。民国初属广西苍梧道,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为本县人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、黔江流域。属来宾市。面积 17
即今山东陵县北边临镇。北接河北吴桥县境。清属德州,有州判驻此。民国置县佐。在山东省陵县西北部。面积73.1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边临镇,人口 1860。相传,原村名桃庄,以盛产桃而得名。
亦作班佑阿革寨。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南燕云乡南俄盖村。清康熙四十二年 (1703) 置拈佐阿革寨土百户。
在今江苏金坛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金坛县:天荒荡“其上流受长山以南、茅山以东诸水,汇流为荡,俗有十万天荒九万田之语。居民筑堤捍水,引流入于运河,谓之建昌圩。圩田近十万亩,置闸以蓄泄之,为民利
即今西藏东部尼洋曲。清《乾隆内府典图》作尼洋楚必拉。“尼洋楚”,藏语意为以“娘”氏家族名命名的河。源于工布江达县境西部,于林芝县南注入雅鲁藏布江。又称尼洋曲、江达河。雅鲁藏布江支流。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