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稽南部都尉
东汉永和六年(141)置,治所在东冶县(今福建福州市)。
东汉永和六年(141年)置,治东冶县(今福建福州市)。属会稽郡。废年不详。
东汉永和六年(141)置,治所在东冶县(今福建福州市)。
东汉永和六年(141年)置,治东冶县(今福建福州市)。属会稽郡。废年不详。
清宣统三年 (1911) 改打箭炉厅置,属四川省。治所即今四川康定县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康定、炉定、雅江、理塘、稻城等县地。1913年降为康定县。清宣统三年(1911年)改打箭炉厅置,治今四川省康定县。辖
即今广西宜州市东三岔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宜山县图:东有三岔墟。
即今台湾省南投县南竹山镇。为郑成功部将林圮埔所辟,故名。清光绪十三年 (1887) 于此置云林县。十九年云林县移治斗六 (今云林县治)。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改名竹山。1950年设竹山镇。即今台湾省
元置,属顺元路安抚司。治所在今贵州黔西县附近。后废。
南朝梁大同二年(536)置,治所在巴山县(今江西乐安县东北公溪镇)。陈光大二年(568)移治今江西丰城县东南二十三里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。南朝梁大同二年(536年)置,治巴山县(今江西崇仁县西南)
在今山西寿阳县东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西晋永嘉六年(312),拓跋猗卢击败刘曜。“猗卢因大猎寿阳山”。胡三省注:“寿阳山,在乐平寿阳县。”古山名。又称方山或神福山。在今山西省寿阳县东北。西晋永嘉六年(31
①即今浙江临海市北河头镇。民国 《临海县志》 卷4: 河头市 “在县北四十三里”。②即今浙江宁波市北三十八里河头乡。归属慈溪县。清雍正 《慈溪县志》 卷1: 河头市在 “县东三十里”。
西汉元封二年 (前109) 置,属益州郡。治所即今云南禄丰县。三国蜀建兴三年 (225) 属建宁郡。西晋太安二年 (303) 属益州郡。东晋属晋宁郡。南朝梁废。唐武德初复置,属昆州。南诏废。古县名。西
在今浙江奉化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奉化县:进林碶“在县北二十五里。内河之水由此泄入于大江,上有石桥。《志》云:宁、绍、台、温驿道所经也”。
在今印度西南岸柯钦一带。《明史·外国传七》: “柯枝,或言即古盘盘国。宋、梁、隋、唐皆入贡。自小葛兰西北行,顺风一日夜可至。” 明永乐间,中官郑和赴西洋各国访问时,曾至此。“帝遣郑和赍印赐其王,因撰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