便河
①一名白河。在今湖北天门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景陵县: 便河 “在县南三十里。元时郡守白景谅以自县至郡,水道迂远,乃开此河,民以为便。时掘土得石,有文曰白公沟。亦名白河”。
②在今湖北石首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石首县: 便河在 “县西南二里,达洞庭。久塞。正统中,县令盛琦浚通,商民称便”。
③在今湖南常德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武陵县“汪水” 条下: “便河在县北一里。元人所开,南通沅江。”
①一名白河。在今湖北天门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景陵县: 便河 “在县南三十里。元时郡守白景谅以自县至郡,水道迂远,乃开此河,民以为便。时掘土得石,有文曰白公沟。亦名白河”。
②在今湖北石首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石首县: 便河在 “县西南二里,达洞庭。久塞。正统中,县令盛琦浚通,商民称便”。
③在今湖南常德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武陵县“汪水” 条下: “便河在县北一里。元人所开,南通沅江。”
又名观音寺温泉。在今四川重庆市南六十里南温泉镇南花溪河畔。清乾隆 《巴县志》 卷1: 观音寺温泉在 “县南五十里介石场西。地名温泉塘。塘后有观音寺。源出建禹山,塘周围五丈,水深四尺,性温,浴可疗疾。男
①隋开皇四年 (584) 置,治所在益宁县(今云南昆明市西郊马街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滇池周围的西北东三面。唐天宝后废。②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马平县 (今广西柳州市)。寻改为南昆州。(1)隋
①西汉建,在今四川汉源县南河南乡西南大湾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 武帝时,奉使 “通零关道 (路)”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· 蜀志》: 阐(阑) 县“接寒 (零) 关”。唐代之清溪关当在古零关处。②
即菏泽。在今山东定陶县东北。《禹贡》:“荥波即潴。通荷泽。” 又云: “导沇水,东流为洛,入于河,轶为荥,东出于陶丘北,又东至于荷。”即“菏泽”。
1913年降昌图府置,属奉天洮昌道。治所即今辽宁昌图县西老城镇。民国 《昌图县志》 卷4: “昌图者,俗名榆树城,蒙古之长突额尔克也。”“长突额尔克” 又作 “昌图额尔克” 蒙古语意为绿色草原。县乃取
①在今四川彭州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7崇宁县:三面山“在县北六十里。上有龙湫,径不盈尺,而水常不绝”。②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6石泉军:三面山“在石泉县北六十里。三面内向,因名。上有龙湫
北宋置,属漳浦县。即今福建漳浦县东南三十里旧镇。
又作土古里、土葫芦。即今新疆呼图壁县西大丰镇。有图古里克河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卷3: 图古里克河,“准语,图古里克,物之圆者,因地名以命河”。
①殷、周国名。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南。《尚书· 牧誓》: “庸、蜀、羌、髳、微、卢、彭、濮人。” 孔传: “庸在汉江之南。” 公元前611年灭于楚,于此置上庸县。②即鄘。在今河南新乡县西南。《汉书· 地理
当今青海乐都县东双塔沟水,北流入湟水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湟水“东流,右合来谷、乞斤二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