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子关
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北杂谷河注入岷江处保子冈上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威州: “西北有保子关。”《清一统志·杂谷厅》: 保子关 “在厅西北一里,湔、沱二水之中,为汉羌出入要冲”。按厅指旧威州,今汶川县。
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北杂谷河注入岷江处保子冈上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威州: “西北有保子关。”《清一统志·杂谷厅》: 保子关 “在厅西北一里,湔、沱二水之中,为汉羌出入要冲”。按厅指旧威州,今汶川县。
在今山西灵石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1灵石县:仁义河“在县南四十里。源出沁源县境。经尖阳山,民引渠以灌田,至仁义驿西南二十里而入于汾”。
明万历二十七年(1599)置,在今甘肃景泰县西北三眼井村。清设守备,后改都司。
在今贵州遵义县东。明万历二十八年(1600)征播之役,播州兵聚青蛇、长坎、玛瑙、保子四囤。即此。在今贵州省遵义县东。参见“青蛇囤”。
清康熙二十五年 (1686) 置,在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昂昂溪乡南头站。清西清 《黑龙江外记》 卷2: “齐齐哈尔城中卜奎站起,西南五十五里曰特木德赫,七十五里曰温托欢。”
即陈涛斜。在今陕西咸阳市东。杜甫《悲陈陶》诗:“孟冬十郡良家子,血作陈陶泽中水。”即“陈涛斜”。
元至正二十四年(1364)朱元璋改沅州路置,属湖广行省。治所在卢阳县(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)。明洪武九年(1376)改为沅州。清乾隆元年(1736)复升沅州府。1913年废。元至正二十四年(1364年
西汉元鼎六年 (前111) 置,属牂柯郡。治所在今云南文山县境。东汉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云南省文山、砚山、西畴、麻栗坡等县一带,属牂牁郡。东汉废。
吐蕃置,在今甘肃东乡族自治县西北黄河南岸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河州: “安乡关,旧城桥关,元符三年赐名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60河州: 安乡城“在州东北五十里。吐蕃所置城桥关也”。
在今甘肃泾川县西三里回山上。《寰宇记》卷22:保定县有“西王母祠”。通称王母宫。有石窟,开凿于5世纪末。高11米,宽12米,进深8米。窟门及东壁已塌毁,现存清代四层木结构飞阁。原有造像千余尊,故又称千
亦作关麓下。即今安徽夥县西南西武乡之官路下。道通祁门县。清道光 《夥县志》 卷2: 四都有官路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