俱利城
在今河南渑池县西。《水经·谷水注》:“谷水又东径秦、赵二城南……世谓之俱利城。耆彦曰: ‘昔秦赵之会,各据一城,秦王使赵王鼓瑟,蔺相如令秦王击缶处也。’” 《元和志》 卷5渑池县: “谷水,南去县二百步。东经秦、赵二城,俗谓之俱利城。东城在县西十三里,西城在县西十四里,昔秦、赵会于渑池之处。”
在今河南渑池县西。《水经·谷水注》:“谷水又东径秦、赵二城南……世谓之俱利城。耆彦曰: ‘昔秦赵之会,各据一城,秦王使赵王鼓瑟,蔺相如令秦王击缶处也。’” 《元和志》 卷5渑池县: “谷水,南去县二百步。东经秦、赵二城,俗谓之俱利城。东城在县西十三里,西城在县西十四里,昔秦、赵会于渑池之处。”
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。为长江津渡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6:五马渡“在上元县西北二十三里幕府山之前,晋元帝与彭城等五王渡江处”。据《晋书·五行志中》:“太安中,童谣曰:‘五马游渡江,一马化为龙。’后中
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置,属马湖路。治所即今四川雷波县。明洪武四年 (1371)属马湖府。二十六年 (1393) 废。清康熙初复置长官司,属叙州府。雍正六年 (1728) 改为雷波卫。波,又作坡
在今甘肃清水县境内。《晋书·苻登载记》: 东晋太元十四年 (389),后秦姚苌 “遣其将军王破虏掠地秦州,杨定及破虏战于清水之格奴坂,大败之”。在今甘肃省清水县境内。东晋太元年间,前秦将领杨定击败后秦
在今甘肃华池县东南东华池东北二里。隋仁寿二年(602)于此故城置华池县。
北宋置,属霍丘县。即今安徽金寨县东北二十六里开顺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五代南唐保大十年(952)升上高场置,属筠州。治所即今江西上高县。《寰宇记》卷106上高县:“以地形高上,故曰上高。”宋属瑞州。元属瑞州路。明、清属瑞州府。民国初属江西庐陵道。1926年直属江西省。在
一作年错土司。清雍正时置,属西宁办事大臣。为玉树四十族之一。驻牧地在今青海称多、曲麻莱二县交界处。乾隆《西宁府新志》卷19塞外贡马番族: “住牧蒲肚克地方尼牙木错族,距多洛尼托克七族三百余里。”后改称
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北二里古城村。西周至战国为鲁国都城。《史记·鲁周公世家》:“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。”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注引《帝王世纪》曰:“少昊自穷桑登帝位,穷桑在鲁北,后徙曲阜。”古邑名。在今山
即今福建连城县东冠豸山。宋皇祐中邑人彭孙保聚于此。明 《寰宇通志》 卷47汀州府: 莲峰山 “在连城县东七里,高耸状若莲花”,故名。《清一统志·汀州府一》: 莲峰山 “在连城县东七里,旧名东田石。……
战国时齐邑。在今山东汶上县北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储子得之平陆。”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:齐康公十五年(前390),“鲁败齐平陆”。均此。古邑名。战国齐邑。在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北。《左传》康公十五年(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