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元城县

元城县

①西汉置,属魏郡。治所在沙鹿旁(今河北大名县东)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元城县注:“应劭曰:魏武侯公子元食邑于此, 因而遂氏焉。”三国魏为阳平郡治。北魏属魏郡。北齐废。隋开皇六年(586)复置,属魏州。移治古殷城(今山东莘县西南),大业初属武阳郡。唐贞观十七年(643)并入贵乡县。圣历二年(699)复置,移治王莽城(今大名县东北)。开元十三年(725)又移治今大名县东北大街乡(旧府城),并与贵乡县同治。五代唐改名兴唐县,后晋复名元城县。北宋为大名府治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)并入大名县,寻复置,为大名路治。明为大名府治,洪武三十一年(1398)移治今大名县。1913年并入大名县。

②南朝宋侨置,属阳平郡。寄治无盐县(今山东东平县东南)。北魏移治今宁阳县南。


古旧县名。西汉置。治今河北省大名县东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颜师古注引应劭曰:“魏武侯公子元食邑于此,因而遂氏焉。”属魏郡。三国魏属阳平郡。西晋为阳平郡治。东魏天平初改属魏尹。北齐废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复置,移治今山东省莘县朝城东北。属魏州,大业初属武阳郡。唐贞观十七年(643年)并入贵乡县,圣历二年(699年)复置。移治今大名县东北大街,与贵乡县同为魏州治。五代唐同光元年(923年)改为兴唐县,晋复旧名。宋、金与大名县同为大名府、大名府路治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并入大名县,后复置。为大名路治。明洪武三十一年(1398年)移治今大名县,为大名府治。清乾隆二十三年(1758年)后与大名县同为大名府治。1913年裁府,并元城县入大名县。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冀南行署曾设此,1949年仍并入大名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拔谷

    在今甘肃环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大历十二年 (777) 九月,“吐蕃八万众军于原州北长泽监,己巳,破方渠,入拔谷”。即此。

  • 东路右翼中左旗

    即蒙古车臣汗部右翼中左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克鲁伦河东。

  • 那彭墟

    即今广西钦州市东九十里那彭镇。清宣统《广东舆地全图》钦州图:东有那彭墟。

  • 西河驿

    在今湖北蕲春县西北西河驿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蕲州:西河驿“在州北六十二里。陆道所经”。

  • 零水县

    唐武德三年 (620) 置,属密州。治所在今河南新密市东。四年 (621) 废入密县。

  • 吟山

    在今江西宁都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08虔州虔化县:“虔化水,源出吟山。”《清一统志·宁都州》:吟山“在州北一百二十里”。

  • 大赤水

    即今陕西华县西三十里赤水河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渭水又东与竹水合,水南出竹山,北径媚加谷, 历广乡原东, 俗谓之大赤水, 北流注于渭。”

  • 大弁山

    一曰汴山。即今山东沂水县西北五十里卞山。《水经·沭水》:“沭水出琅邪东莞县西北山。”郦道元注:“大弁山与小泰山连麓而异名也。”元于钦《齐乘》卷1“大岘山”条载:“沂山东南曰大弁山。‘大弁’,今人讹作“

  • 赵台 (臺) 山

    在今陕西安康市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9引 《元和志》: 赵台山 “在西城县南二里。梁代汉水泛溢,人皆走此山上”。

  • 峰顶山

    ①即今江西宜春市西北丰顶山,与万载县接界。明 《寰宇通志》 卷39袁州府: 峰顶山 “在万载县西南三十里。世传为马祖修道之所。山顶旧有上、中、下三塔,今惟中塔存焉。有泉清冽,岁旱祷雨辄应”。②在今云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