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相寺
原名普光寺。唐宋时名光相寺。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金顶上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2嘉定府:光相寺“自白水至寺,历八十四盘,山径如线,可通登跻,如是者六十里至峰顶,即普贤示现之处。寺屋皆以板为之”。南宋范成大游峨眉山,至极峰顶光相寺。《吴船录》卷上:“光相寺亦板屋数十间,无人居,中间有普贤小殿。”明洪武初重修,以铁为瓦,又有锡瓦殿和铜瓦殿。万历中又建渗金铜殿及藏经阁。清光绪间重修。殿内奉祀普贤。
原名普光寺。唐宋时名光相寺。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金顶上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2嘉定府:光相寺“自白水至寺,历八十四盘,山径如线,可通登跻,如是者六十里至峰顶,即普贤示现之处。寺屋皆以板为之”。南宋范成大游峨眉山,至极峰顶光相寺。《吴船录》卷上:“光相寺亦板屋数十间,无人居,中间有普贤小殿。”明洪武初重修,以铁为瓦,又有锡瓦殿和铜瓦殿。万历中又建渗金铜殿及藏经阁。清光绪间重修。殿内奉祀普贤。
即今四川南充市东北三十里龙门镇。民国《南充县志》卷1:龙门场在“龙门峡外,为县境第一大镇,有铺户四百余家,大街十余道”。
北宋置,属龙水县。即今四川资中县西北一百二十里龙结镇。
一名越支社。在今河北丰南市东南三十里。盛产盐。清于此置盐场,并设盐大使。《清一统志·遵化州二》: 越支盐场 “东接济民,西北至斗沽,接宝坻县芦台场,广袤二百四十里”。民国初并入芦台场。
即今贵州瓮安县西十五里太文乡。《清一统志·平越州》:太温村“有庙曰太温庙”。
1948年河南革命根据地由舞阳县析置,治河北街(今河南舞阳县东北侯集)。以在沙河之北而得名。同年年底撤销,并入舞阳县。旧县名。豫皖苏解放区设。1948年3月由河南省郾城、舞阳二县沙河以北地区及襄城、临
在今四川德阳市。德阳有旌阳之称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名胜记》 卷9德阳县: “县一名旌阳。” 故以名驿。
在今浙江安吉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卷94安吉县:邸阁山“在县(治今安城镇)东北二十五里。《吴志》云:吴帝遣从弟孙庆修故鄣邸阁粮谷”。即此。
即今河南遂平县西南四十里文城乡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元和十二年(817),“吴秀琳以文城栅降于李愬”。又名铁城。在今河南省遂平县西南文城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元和十一年(816年),唐邓节度使高霞寓败淮西兵于
即今云南泸水县东南五十二里老窝白族乡。清乾隆时设土千总驻守。该地四面环山,地形如窝,故名。
即哈密城。今新疆哈密市。《明史·哈梅里传》: “哈梅里,地近甘肃,元诸王兀纳失里居之。洪武十三年,都督濮英练兵西凉,请出师略地,开哈梅里之路以通商旅。……时西域回纥来贡者,多为哈梅里所遏…… (二十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