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寨县
1913年改八寨厅置,属贵州黔中道。治所即今贵州丹寨县。1920年直属贵州省。1941年与丹江县合并,改设丹寨县。
旧县名。1913年由八寨厅改置,治八寨(今贵州丹寨县驻地龙泉镇)。1941年撤销,与丹江县部分地合并,设立丹寨县,以两县各取一字为名。仍驻八寨。
1913年改八寨厅置,属贵州黔中道。治所即今贵州丹寨县。1920年直属贵州省。1941年与丹江县合并,改设丹寨县。
旧县名。1913年由八寨厅改置,治八寨(今贵州丹寨县驻地龙泉镇)。1941年撤销,与丹江县部分地合并,设立丹寨县,以两县各取一字为名。仍驻八寨。
在今海南省琼海市东北烟塘镇福石岭管区泗村。唐、宋为乐会县治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琼州乐会县: “唐置,环以黎洞,寄治南管。” 《舆地纪胜》卷124乐会县引 《琼管志》 云: “黎人屡攻破县,迁徙不一。今
北宋崇宁五年 (1106) 置,治所在武冈县(今湖南武冈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武冈、新宁、绥宁、洞口诸市县及城步苗族自治县、通道侗族自治县地。元至元十四年 (1277) 升为武冈路。北宋崇宁五年(110
西汉高帝置,治所在信都县 (今河北冀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冀州、深州、武邑、枣强、衡水、南宫、景县等县市及山东德州市的一部分地。景帝二年 (前155) 改为广川国。五年 (前152) 改为信都郡,宣帝
明置,属茂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北八十里石大关乡。清以后废。
即玄钟千户所城。在今福建南诏县东南玄钟。
在今广西来宾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9迁江县: 武节水 “在县 (治所在今迁江镇) 西十里,流汇于都泥江”。
在今江西南昌市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6南昌县: 蛟井 “在县西南四里。俗号横泉井,盖许旌阳除蛟龙为害之所”。
即太武山。在今福建龙海市东南。在台湾省本岛南部,屏东、台东两县交界处。北大武山海拔3090米,南大武山海拔2841米。为高山族排湾人主要聚居地,北大武山被其视为“灵山”。台湾最大降水区域,中心区年降水
又称桃花洞。在今湖北安陆市西三十里白兆山太白峰西麓。唐李白有 《安陆白兆山桃花崖寄刘侍御绾》 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77德安府: 桃花岩 “在白兆山,即太白读书之处。蔡确诗云: 閒说桃花岩石畔,读书曾有
亦作北背镇。即今四川涪陵市东北长江北岸百汇乡,为往来要冲。清同治《涪州志》卷1:罗云里有北背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