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和千户所
明洪武三十年(1397)置,永乐初属后军都督府。治所在今河北张北县。辖今河北张北县地。永乐二十年(1422)移治今河北张家口市东南宣化,属北平行都司。清废。
明洪武三十年(1397年)置,治今河北省张北县。以重兵驻守,与开平并峙。属北平行都司。永乐元年(1403年)直隶后军都督府。永乐二十年为蒙古阿鲁台袭陷,移治宣府(今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)。清废。
明洪武三十年(1397)置,永乐初属后军都督府。治所在今河北张北县。辖今河北张北县地。永乐二十年(1422)移治今河北张家口市东南宣化,属北平行都司。清废。
明洪武三十年(1397年)置,治今河北省张北县。以重兵驻守,与开平并峙。属北平行都司。永乐元年(1403年)直隶后军都督府。永乐二十年为蒙古阿鲁台袭陷,移治宣府(今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)。清废。
一作南平寨。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瞿唐峡长江南岸。《平夏录》: 明洪武四年(1371),汤和等伐蜀夏,夏 “于铁索外,北倚羊角山,南倚南城寨,凿两岩壁,引缆为飞桥 三,平以木板,置炮以拒我师”。
即今陕西山阳县西南七十里板岩乡。清雍正 《陕西通志》 卷17引 《山阳县志》: 版岩寨“岩三面如削,一面小路可登”。
古名温谷水。即今甘肃通渭县牛谷河。源出县西北山,东南流经甘谷县境入渭河。下游亦名散渡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通渭县:“北滨渭,西有华川,东流入焉。”
春秋楚邑。在今湖北钟祥市东。《左传》:桓公八年(前704),“楚子合诸侯于沈鹿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春秋楚邑。在今湖北省钟祥市东。《左传》桓公八年(前704年):“楚子合诸侯于沈鹿。”即此。
蒙古太宗八年 (1236) 升涿州置,治所在范阳县 (今河北涿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涿州市及北京市房山区地。中统四年 (1263) 复为涿州。蒙古太宗八年(1236年)升涿州置,治范阳县(即今河北涿州
在今四川高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63叙州:兴庆山“在庆符县南十五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0庆符县“迎祥山”条下:“县南十五里有兴庆山,县因以名。”
①又作插汉和邵、察罕和硕。在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(百灵庙)南。清张穆《蒙古游牧记》卷5喀尔喀右翼部:“旗北三十里有白云山,蒙古名察罕和硕。”②在今安徽泾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泾县:白云山“在
在今北京城西南二十五里。西汉为阴乡县治。《旧唐书·窦建德传》: 唐武德三年 (620),“遣士兴进围幽州,攻之不克,退军于笼火城,为 (罗)艺所袭,士兴大溃”。又 《方舆纪要》 卷11顺天府:“汉置阴
即今吉林敦化市北官地镇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5敦化县 《屯镇》: 东北 “九十五里官地屯”。
在今安徽贵池市西南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7贵池县 “乌石山寨” 条下: “又城山寨,在府西百三十里。元末,建德土豪罗友贤聚众保障,遂为乱。至正二十年,我师取建德,以友贤归。二十二年,友贤复据城山寨以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