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龙坑长官司
明洪武五年 (1372) 改养龙坑宿征等处长官司置,属贵州宣慰司。治所即今贵州息烽县北养龙司乡。清以后废。
明洪武五年(1372年)改养龙坑宿征等处长官司置,治今贵州省息烽县北养龙站。属贵州宣慰使司。清属贵阳府。后废。
明洪武五年 (1372) 改养龙坑宿征等处长官司置,属贵州宣慰司。治所即今贵州息烽县北养龙司乡。清以后废。
明洪武五年(1372年)改养龙坑宿征等处长官司置,治今贵州省息烽县北养龙站。属贵州宣慰使司。清属贵阳府。后废。
明、清重要驿站。属滕县。在今山东枣庄市西南薛城。《清一统志·兖州府》: 临城驿 “在滕县东南七十里。南北陆路所经。有驿丞。今裁。本朝乾隆十年移县丞驻此”。在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。为古代南北陆路所经的重
金天会六年 (1128) 改泽州置,治所在晋城县 (今山西晋城市)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: “天会六年以与北京泽州同,加 ‘南’ 字。” 辖境相当今山西晋城市及沁水、高平、阳城、陵川等县地。天德三年(11
又名禺山。在今四川岳池县北二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65广安军: 蝇山 “在岳池县东南三十里。最高大,有寺。乾道初,寺僧掘土得金刚石像,背镌 ‘开成四年’ 字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8岳池县:蝇山 “在
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)置,属都匀卫。治所即今贵州独山县西南上司乡。弘治八年(1495)属独山州。清改为丰宁上长官司。
北魏时高昌国置,在今新疆鄯善县西南鲁克沁镇。《新唐书·高昌传》:贞观十四年(640),灭高昌,“(侯)君集奄攻田地城,契苾何力以前军鏖战,是夜星坠城中,明日拔其城”。即此。
即今安徽五河县西南二十八里安淮乡。清末改为安淮集。
在今河南郾城县西北四十四里裴城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7郾城县: “ 《志》 云,县西五十里有裴城,裴度伐蔡时所筑。”在河南省郾城县西北部。面积79.7平方千米。人口5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裴城,人口460
简称土南前旗。清雍正三年(1725)设,属土尔扈特部。旗府驻地在今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西南黄河东岸多生木一带。
即今河南汤阴县东南十六里伏道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9彰德府汤阴县:伏道店“在县东十二里”。
即慧山泉。在今江苏无锡市西惠山白石坞下。即天下第二泉。又称惠山泉。在今江苏省无锡市西惠山白石坞下。明李东阳有《寄题二泉亭为邵泉斋作》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