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伶台
在今江苏淮安市东北七里。为纪念晋代“竹林七贤”刘伶而建。唐许浑《淮阴阻风寄呈楚州韦中丞》诗:“刘伶台下稻花晚,韩信庙前枫叶秋。”即此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9楚州:“刘伶台在县北,边淮。”
村名。在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东北、市河北岸。属淮城镇。人口600。早年为纪念刘伶曾建墩台,故名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。有建材厂。运输、编织业兴旺。有公路通市区。
在今江苏淮安市东北七里。为纪念晋代“竹林七贤”刘伶而建。唐许浑《淮阴阻风寄呈楚州韦中丞》诗:“刘伶台下稻花晚,韩信庙前枫叶秋。”即此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9楚州:“刘伶台在县北,边淮。”
村名。在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东北、市河北岸。属淮城镇。人口600。早年为纪念刘伶曾建墩台,故名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。有建材厂。运输、编织业兴旺。有公路通市区。
明永乐四年(1406)置,治所在今内蒙古科右前旗北公主陵附近。后废。明永乐四年(1406年)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北公主陵附近明代古城。属奴儿干都司。嘉靖四十二年(1563年)向明朝请求袭职。
①唐先天元年(712)改化隆县置,为廓州治。治所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南六十里黄河北岸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广威县。后陷于吐蕃。②金皇统三年(1143)改来苏县置,属复州。治所在今辽宁大连市东北金
即西汉之骆县。在今内蒙古清水河县西南窑沟乡下城湾古城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河水又南,太罗河注之。水源上承树颓河,南流西转,径武县故城南。《十三州志》 曰,武县在善无县西南百五十里,北俗谓之太罗城。”
南朝梁置,为梁泰郡治。治所在今广东高明市西南清泰村。隋开皇十年 (590) 改为清泰县。古县名。南朝梁置,治今广东省鹤山市西北,为梁泰郡治。隋开皇十年(590年)改名清泰县。
北宋置,属巩州。在今甘肃通渭县西南。后废。
即今江西萍乡市东南江西口。《清一统志·袁州府》:江西市“在萍乡县东南七十里,通吉安府安福县界”。在今江西省萍乡市东南。清属萍乡县。
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大城子镇内。建于清康熙六年(1667)。清《塔子沟纪略》卷7:“天成观在大城子之东。康熙六年间道士夏一振募建天齐庙三间,东西十阎君殿六间,关帝殿三间。嗣经道徒夏阳春、徒孙
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。《水经·浍水注》:“于家水出于家谷, ……有范壁水出于壁下,并西北流,至翼广城。……二水合而西北流,至浍交入浍。”
即古索头水。又名伊松河、羊肠河。源于今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塞罕庙山,南流经隆化、滦平二县入滦河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承德府丰宁县:“伊逊河自府界入,纳伊玛图河,并入滦平。”即此。古称索头水、伊松河
明崇祯三年 (1630) 置,属镇西卫。治所即今贵州清镇市西北鸭池乡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) 废。明崇祯三年(1630年)置,治今贵州省清镇市西北鸭池河,属镇西卫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年)废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