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桐关
在今云南玉溪市北四十二里。《清一统志·澂江府》: 刺桐关 “在新兴州北四十二里。依山带河,两崖高耸,北扼铁炉关,为全州咽喉”。
村名。在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北部,北与晋宁县交界。属北城镇。人口 2150。因地处东西两侧山峰之间,地势险要,山多刺桐木,自元代起驻兵设关得名。产烤烟、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蚕豆、桃、梨等。有综合厂等。昆玉铁路、昆洛公路经此。
在今云南玉溪市北四十二里。《清一统志·澂江府》: 刺桐关 “在新兴州北四十二里。依山带河,两崖高耸,北扼铁炉关,为全州咽喉”。
村名。在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北部,北与晋宁县交界。属北城镇。人口 2150。因地处东西两侧山峰之间,地势险要,山多刺桐木,自元代起驻兵设关得名。产烤烟、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蚕豆、桃、梨等。有综合厂等。昆玉铁路、昆洛公路经此。
①东晋太元中侨置,治所在睢阳县 (今安徽寿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寿县及六安市北部地区。南朝宋大明六年 (462) 改为淮南郡,八年 (464) 复为南梁郡。南齐改为梁郡。②北魏侨置,属合州。治所在慎县
土尔扈特南后旗的简称。清置,属土尔扈特部。在今青海兴海县西北和都兰县东部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南后旗:“牧地当硕罗巴颜哈拉山之阳,曰鄂博图。东至莫古立源,南至衮阿尔台,西至库克乌松木鲁,北至登纳吉尔尼
在今湖北秭归县境。《后汉书·和帝纪》:永元十二年 (100),“秭归山崩”。李贤注: “ 《东观记》 曰: 秭归山高四百余丈,崩填溪水,厌杀百余人。”
亦作五台集。即今山东平邑县东北三十四里武台乡。原属费县。清光绪 《费县志》: 县西北武沟社 “武台村,有集”。
明洪武二十二年(1389)于全宁路置,属北平行都司。治所即今内蒙古翁牛特旗。永乐元年(1403)废。明洪武二十二年(1389年)于元全宁路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。属北平行都司。永乐元年(1403
在今湖南怀化市西南。北宋置竹砦铺。明置竹砦驿。
在今山东鄄城县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景福元年 (892),朱全忠出击朱瑄,败于斗门,“全忠退军瓠河”,即此。宋置瓠河镇。在今山东省鄄城县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景福元年(892年),朱全忠“引兵趣斗门
在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平乐府一》: 峡头山 “在富川县南二十里。富川经此”。
一名阴戎。春秋允氏戎别部。在今河南栾川、嵩县、伊川三县境。后为晋国所灭。《左传》:僖公二十二年(前638)秋,“秦、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”。杜注:“允氏之戎居陆浑,在秦、晋西北,二国诱而徙之伊川,遂从戎
在今甘肃平凉市西北五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51渭州平凉县:“会盟坛在县西北五里。唐贞元三年五月,浑瑊与吐蕃会盟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