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劳山

劳山

①亦作牢山、崂山。在今山东青岛市崂山区东北,东临大海。《魏书·释老志》:法显“乃于南海师子国,随商人泛舟东下,昼夜昏迷,将二百日。乃至青州长广郡不其劳山”。即此。《元和志》卷11引晏谟《齐记》曰:“太山自言高,不如东海劳。”元于钦《齐乘》卷1:“盖劳山之高以其登陟之难,则名劳。驱之不动, 又名牢也。”《清一统志·莱州府一》:劳山,“《诗》:山川悠远,维其劳矣。郑笺云:‘劳劳,广阔。’则此山或取其广阔而名之”。

②在今广东高要市东百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6肇庆府:劳山“在高要县东一百五里。故老相传云:山峡险,采樵者惮劳,俗因名之”。

③在今陕西甘泉县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甘泉县:劳山“有大小二山。相传宋狄青与夏人相拒,士卒疲困,尝憩于此,因名”。1935年9月,国民党军对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三次“围剿”,中国工农红军在延安、甘泉之间的劳山地区设伏,10月1日一战取得重要胜利。此即著名的“劳山战役”。


(1)古山名。(1)又称崂山或牢山。即今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东崂山。秦始皇三十七年(前210年),自琅邪北至劳、成山,以连弩候大鱼出而射之,即此。东汉经学家郑康成曾聚徒讲学于此。风景秀丽,且多胜迹,为游览避暑胜地。参见“崂山(1)(1)”。(2)即“崂山(1)(2)”。(2)集镇名。在陕西省甘泉县北部、劳山沟西岸。劳山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600。曾名崂山。以村北劳山得名。明代名高礼里。清雍正《陕西通志》称大劳山铺。产谷子、玉米、小麦等。附近有林场。西包公路经此。村北有“周恩来劳山遇险处”纪念碑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幽州

    ①古 “九州” 之一。在今北京市、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。《尔雅·释地》: “燕曰幽州。” 《周礼·职方》: “东北曰幽州。”②汉武帝置十三州刺史部之一。东汉治所在蓟县(今北京市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北京市、

  • 下镇寨

    北宋庆历元年(1041)置,属火山军。在今山西河曲县北。

  • 上坪墟

    即今广东连平县东北上坪镇。清设巡司于此。

  • 零烈水

    一名零绿水。在今广东廉江市西。《寰宇记》 卷167吴川县: 零烈水 “在废 (零绿) 县南三十里。源从廉江流入大海”。

  • 范村寨

    即今山西绛县东北范村。《清一统志 ·绛州》: 范村寨 “在绛县东十五里。今筑为堡”。

  • 雍陵

    在今河南新安县北。五代唐庄宗陵。《旧五代史· 唐书 · 庄宗纪》: 天成元年 (926),庄宗“葬于雍陵”。后晋避讳改为伊陵。《清一统志·河南府三》: 雍陵 “在新安县北七十里黄坂峪”。

  • 波利山

    在今贵州绥阳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0绥阳县: 波利山在 “县北二十里”。

  • 嘉定县

    南宋嘉定十年 (1217) 析昆山县东境五乡地置,属平江府。治所即今 上海市嘉定区。元元贞元年 (1295) 升为州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复降为县,改隶苏州府。清雍正三年 (1725) 改属太仓州

  • 泸津关

    唐置,属会川卫。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南金沙江东岸。《新唐书· 地理志》 会川县: “有泸津关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80 会川县: 泸津关 “关上有石岸高三千丈,四时多瘴气,三四月间发,人冲之死。非此时中,人

  • 千秋县

    唐天宝元年(742)析江都、六合、高邮三县地置,属广陵郡。治所即今安徽天长市。天宝七年(748)改为天长县。古县名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析江都、六合、高邮三县地置,治今安徽省天长市。属广陵郡。天宝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