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勃海郡

勃海郡

①又作渤海郡。西汉高帝五年 (前202)置。以地滨渤海得名。治所在浮阳县 (今河北沧县东南四十里旧州镇)。辖境相当今天津市、河北安次县以南,文安、阜城以东,山东无棣、乐陵、宁津以北地区。东汉移治南皮县 (今河北南皮县东北八里),后辖境渐小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②南朝宋侨置,属冀州。治所在临济城 (今山东高青县东南高城镇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高青县附近地。北齐废。

③东魏置,治所在东光县 (今河北东光县东二十里)。隋开皇初废。


又作渤海郡。西汉文帝十五年(前165年)析河间国置,治浮阳县(即今河北沧县东南东关)。因地滨勃海,故名(《汉书·地理志》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沧州、黄骅二市和沧县、东光、阜城、大城等县及河间市东北部。武帝以后辖境扩大,有今河北省廊坊市和青县、南皮、盐山、海兴等县及景县北部,天津市西南部,山东省乐陵市和宁津、庆云、无棣等县地。东汉徙治南皮县(今河北南皮县东北),属冀州。其后辖境减缩。北魏初改为沧水郡。太和二十一年(497年)复旧,移治今东光县。隋开皇初废。大业初又改沧州为勃海郡,治阳信县(今山东阳信县西南)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改置棣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骆驼山

    ①在今山西偏关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宁武府》: 骆驼山 “在偏关县东北七十里。相传明李文忠北征,尝憇兵于此”。②亦名鞍子山。即今内蒙古太仆寺旗东北滦河西之骆驼山。《明太祖实录》: 洪武三年 (1370)

  • 安底场

    即今贵州金沙县东北安底镇。清咸丰四年(1854)王三鲊疤在安底率众起事,称“缘人”起义。后幺老王阵亡于此。

  • 左部城

    在今山西孝义市南二十五里。《水经·汾水注》:“汾水之右有左部城,侧临汾水,盖刘渊为晋都尉所筑也。”

  • 定南郡

    西魏改南安郡置,治所在安南县 (今河南叶县南)。北周废。东魏置,治定南县(今河南叶县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叶县一带。北周降为县。

  • 蒙庆宣慰司

    元泰定四年 (1327) 置蒙庆宣慰司都元帅府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者线蒙庆甸 (今泰国北部昌盛)。辖境约当今泰国北部清莱府和缅甸景栋地区。至顺二年 (1331) 降为军民府。

  • 桃花江市

    即今湖南桃江县治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益阳县: 澬江,“ 《志》 云: 澬水经县南六十里,谓之桃花江,以夹岸多桃也”。1952年置桃江县于此。

  • 攸镇驿

    即今江西赣县西北攸镇圩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赣州府赣县“水西驿”条下:攸镇驿“在府北百二十里。元曰攸镇站,明初改为驿”。清废。

  • 报达

    即八哈塔。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。元刘郁《西使记》:丁巳岁(公元1257年),“取报达国,南北二千里。其主曰合里法。其城有东西城, 中有大河”。

  • 亮山镇

    北宋置,属梓潼县。即今四川梓潼县西北三十五里卧龙镇。取亮山为名。

  • 兴道县

    ①西晋太康元年(280)改连道县置,属宁浦郡。治所在今广西横县东南百里。南朝梁、陈时废。②西晋置,属汉中郡。治所在今陕西洋县东。后废。唐贞观二十三年(649)改兴势县复置,属洋州。治所即今洋县。天宝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