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庭都护府
唐长安二年(702)改庭州置,治所在金满县(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二十五里破城子)。辖境相当今阿尔泰山以西, 咸海以东, 天山以北和巴里坤湖周围地区。贞元六年(790)陷于吐蕃,废。
唐长安二年(702年)析安西都护府置,治庭州(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)。统辖伊、西、庭三州及天山以北西突厥诸羁縻府州,相当今阿尔泰山、巴里坤湖以西至咸海(一说今里海)一带地区。8世纪中叶后,地为回纥、葛逻禄所有。贞元六年(790年),府治为吐蕃攻占,北庭节度奔西州,不久亦为吐蕃所破。
唐长安二年(702)改庭州置,治所在金满县(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二十五里破城子)。辖境相当今阿尔泰山以西, 咸海以东, 天山以北和巴里坤湖周围地区。贞元六年(790)陷于吐蕃,废。
唐长安二年(702年)析安西都护府置,治庭州(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)。统辖伊、西、庭三州及天山以北西突厥诸羁縻府州,相当今阿尔泰山、巴里坤湖以西至咸海(一说今里海)一带地区。8世纪中叶后,地为回纥、葛逻禄所有。贞元六年(790年),府治为吐蕃攻占,北庭节度奔西州,不久亦为吐蕃所破。
西魏大统十三年 (549) 置,属武都郡。治所即今陕西宝鸡县驻地虢镇。北周移武都郡治此。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名虢县。古县名。西魏大统十三年(547年)置,治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虢镇镇。属武都郡。
在今北京市东城区普庆前巷35号。原为元太乙神坛。明为南城崇禧宫旧址。景泰元年(1450) 英宗朱祁镇被也光派人送回京城,尊为太上皇,即居于此。清初改建为睿亲王多尔衮的府邸。康熙三十三年 (1694)
一名巨石山。即今浙江杭州市西湖北岸之宝石山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余杭郡钱唐县“有石甑山”。宋《淳祐临安志》卷8:“山头有巍石如甑然。”故名。
在今陕西三原县南北二城之间的清河上。为多孔式拱形桥,桥身全用石条铁钳构成,桥面铺青石板,两侧有石雕栏杆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》:龙桥“在三原县北门外,跨清河。宋建隆四年,清河溢。有龙斗于桥下,桥圮。重建
明永乐四年(1406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布列亚河(牛满河)中上游以西、图腊纳山西北一带。后废。
在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东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宽甸县:“二龙渡巡司,光绪三年置。”民国初改置县佐。
即汉长安城北面东头第一门洛城门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城乡高庙村北。王莽改名进和门。
在今四川芦山县东。《寰宇记》卷77卢山县:卢奴山“在县东五里,与始阳山相接”。县以此名。
北魏永安二年(529)置,属巨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广宗县东北二十里。北齐废。古县名。北魏永安二年(529年)析经县置,治今河北省广宗县东北。属钜鹿郡。北齐废。
即堆龙德庆宗。在今西藏堆龙德庆县西北德庆。清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 12 作 “策堆得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