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石窟寺
又称寺沟石窟。在今甘肃西峰市西南五十里复钟山崖壁上。据清乾隆六十年《重修石窟寺诸神庙碑记》及《镇原县志》引自唐碑记载,北石窟为北魏永平二年(509)泾川刺史奚康生开始建造。分上、中、下三层,南北长120米。最高处距地面十余米。北魏的第165窟规模最大,保存最好,窟高14米,长21.7米,宽15.7米。造像以大佛为主,伴以胁侍、弥勒、普贤、阿修罗及佛传故事等。历经西魏、北周、隋、唐、宋各代开凿,共有窟龛二百九十五个,现存造像二千一百二十六躯,石刻及墨书题字一百五十余方。是甘肃规模较大的石窟群之一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又称寺沟石窟。在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西南25千米寺沟川蒲、茹两河交汇处东岸。据清乾隆六十年(1795年)《重修石窟寺诸神庙碑记》及《镇原县志》引自唐碑记载,北石窟为北魏永平二年(509年)泾州刺史奚康生开始建造。窟龛开凿在黄砂岩的崖面上,分上中下三层,南北长120米。最高处距地面十余米。编号165窟(俗称“佛洞”),是窟群中最大、保护最好的一窟。高13.2米,深17.9米,宽21.7米,内造七佛,身高8.1米许;十胁侍菩萨,身高3~4米;二交脚菩萨,高5.8米;还有三头四臂天王,乘象普贤菩萨。前壁门上明窗左右有大型高雕佛本生故事《萨垂那太子舍身饲虎图》,门外两侧雕有金刚力士和狮子。历经西魏、北周、隋、唐各代开窟造像,现存窟龛295个、塑像 2100 身。石刻及墨书题字150方、碑刻7通。壁画较少,多已残缺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