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北石窟寺

北石窟寺

又称寺沟石窟。在今甘肃西峰市西南五十里复钟山崖壁上。据清乾隆六十年《重修石窟寺诸神庙碑记》及《镇原县志》引自唐碑记载,北石窟为北魏永平二年(509)泾川刺史奚康生开始建造。分上、中、下三层,南北长120米。最高处距地面十余米。北魏的第165窟规模最大,保存最好,窟高14米,长21.7米,宽15.7米。造像以大佛为主,伴以胁侍、弥勒、普贤、阿修罗及佛传故事等。历经西魏、北周、隋、唐、宋各代开凿,共有窟龛二百九十五个,现存造像二千一百二十六躯,石刻及墨书题字一百五十余方。是甘肃规模较大的石窟群之一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又称寺沟石窟。在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西南25千米寺沟川蒲、茹两河交汇处东岸。据清乾隆六十年(1795年)《重修石窟寺诸神庙碑记》及《镇原县志》引自唐碑记载,北石窟为北魏永平二年(509年)泾州刺史奚康生开始建造。窟龛开凿在黄砂岩的崖面上,分上中下三层,南北长120米。最高处距地面十余米。编号165窟(俗称“佛洞”),是窟群中最大、保护最好的一窟。高13.2米,深17.9米,宽21.7米,内造七佛,身高8.1米许;十胁侍菩萨,身高3~4米;二交脚菩萨,高5.8米;还有三头四臂天王,乘象普贤菩萨。前壁门上明窗左右有大型高雕佛本生故事《萨垂那太子舍身饲虎图》,门外两侧雕有金刚力士和狮子。历经西魏、北周、隋、唐各代开窟造像,现存窟龛295个、塑像 2100 身。石刻及墨书题字150方、碑刻7通。壁画较少,多已残缺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火神淀

    ①在今河北涿鹿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周广顺元年(951),契丹谋会北汉兵寇,“诸部皆不欲南寇,契丹主强之。癸亥,行至新州之火神淀”。胡三省注引宋白曰:“火神淀在新州西。”即此。②亦作大神淀。在今内蒙

  • 沸井

    在今江苏丹阳市南。《南齐书·豫章文献王传》: “嶷拜陵,还过延陵季子庙,观沸井。” 即此。《清一统志·镇江府一》 “沸井” 条引 《舆地志》:“庙前井四,腾、涌、惊、沸,二清二浊,觱沸之声,昼夜不绝。

  • 舟枕山

    在今浙江余杭市西南八十四里舟枕乡。宋《咸淳临安志》卷24余杭县:舟枕山“在县(今余杭镇)西北二十五里。高一百七十六丈,周回一十里。山顶有石穴。古老云:禹治水维舟之所”。

  • 曲遇

    聚名。在今河南中牟县东。《史记·曹相国世家》:“西击秦将杨熊军于曲遇,破之。”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河南尹中牟县有曲遇聚。古聚落名。在今河南省中牟县东。《史记·曹相国世家》:“西击秦将杨熊军于曲遇,破之

  • 圆山

    即今福建南靖县东圆山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31漳州 《景物上》: 圆山 “在漳城之西,形势秀丽而崇圆,故号圆山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78漳州府: 圆山 “秀丽而崇,圆山顶有石池,相传昔有人货药于市,自言姓

  • 蒙州茶焙

    亦作濛州茶焙。北宋属剑浦县。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北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9南剑州剑浦县: 有 “雷、大熟、濛州、游坑、汾常五茶焙”。

  • 楼烦关

    在今山西宁武县东北阳方口。《资治通鉴》: 隋大业三年 (607),炀帝北巡,至突厥启民可汗牙帐,返归时 “入楼烦关”。在今山西省宁武县东北阳方口。《资治通鉴》:隋大业三年(607年),炀帝北巡至突厥启

  • 马坝河

    即酸枣河。今四川温江县北之江安河。《元史·河渠志》:“鹿角之北涯,有渠曰马坝,东流至成都,入于南江。渠东行二十余里,水决其南涯四十有九,每岁疲民力以塞之。乃自其北涯凿二渠,与杨柳渠合,东行数十里,复与

  • 青角门

    十六国前凉都城姑臧城 (今甘肃武威市)禁城东门,可直通城内主要宫殿谦光殿。《晋书· 吕纂载记》: “纂自青角门,升于谦光殿。”

  • 松源水

    即今浙江庆元县西部之松源溪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庆元县: 松源水 “在县西南。南流入闽,为松溪之上源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