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禅山
俗名土楼山。在今青海西宁市北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宁府一》 “南禅山”条下:“北禅山在(西宁)县西北五里。”
俗名土楼山。在今青海西宁市北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宁府一》 “南禅山”条下:“北禅山在(西宁)县西北五里。”
即斜水。在今陕西眉县西。发源于衙岭山北麓,流出斜谷,北经五丈原,注入渭水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“斜水出 (武功) 县西南衙岭山,北历斜谷,径五丈原东。水出武功县,故亦谓之武功水。”
在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北。山海拔3562米。为陇中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。《清一统志·凉州府一》:乌鞘岭“在庄浪县南六十里,安远堡东五里,接平番县界。长二十里”。在甘肃省中部天祝藏族自治县境。为祁
在今广东广州市惠福西路西斋巷内坡山上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9广州:五仙观“在州治西偏。初有五仙人各持谷穗,一茎六出,乘羊而至,既遗穗与州人,腾空而去,其地为祠”。观址屡有迁移,北宋时在十贤坊(今省财政厅一
在今山东莱阳市西南九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20莱阳县: 高丽山,“司马懿讨辽东,于此置戍,以高丽为名”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1: 高丽山 “俗讹作嵯峨山”。
即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西北部吉打。《隋书·南蛮传》:“赤土国,扶南之别种也。在南海中,水行百余日而达其都。土色多赤, 因以为号。”
在今云南大理市东凤仪境。明置土巡检司于此。
宋大理置,属善阐府。在碌云异城(今云南江川县东北二十六里龙街)。元改江川县。大理后期置,治今云南省江川县东北江城南。属善阐府。蒙古宪宗时改置千户,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改为江川州。
唐总章二年 (669) 置,治所在安远县(今越南义静省南境)。大足元年 (701) 改为安武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福禄郡,至德二年 (757) 改为唐林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福禄州。辖
即浪噶子。今西藏浪卡子县。清松筠《丁已秋阅吟·朗噶孜》诗注:“朗噶孜本名那噶尔孜。番(藏)语:那, 鼻也。噶尔, 白也。孜,高也。白山鼻上桑砌营官寨,形似佛头。”
南宋建炎元年(1127)诸路遍设安抚司,掌一路兵民之政,代替转运司成为一路的主要统治机构。南宋初分境内为:两浙东、两浙西、京西南、淮南东、淮南西、江南东、江南西、荆湖南、荆湖北、成都府、潼川府、利州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