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匡山

匡山

①即今浙江龙泉市西南与福建浦城县交界处之天山斗。《明史·章溢传》:“退隐匡山”,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龙泉县:匡山在“县西南百二十里,匡水出焉……宋濂云:其山四旁奋起而中窊下,状如箕筐,因号匡山”。

②又名庐山。在今江西北部,耸立于鄱阳湖、长江之滨。《南史·刘慧斐传》:“慧斐尝还都,途经寻阳,游于匡山,遇处士张孝秀,相得甚欢,遂有终焉之志。”

③在今山东济南城西北十二里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历城县有匡山。元于钦《齐乘》卷1:奎山“又北有匡山,世传太白读书于此”。

④亦作康山。有大、小匡(康)山。在今四川江油市北大康镇西北。宋吴曾《能改斋漫录》卷5:“彰明,绵州之属邑,有大、小匡山,(李)白读书于大匡山,有读书堂尚存。”杜甫《不见》诗云:“匡山读书处,头白好归来”。指此。


(1)又称大匡山。在四川省江油市区西北,东临清漪江。山石方似筐形,故名。山体由石灰岩、砂页岩等构成。最高点海拔 1238 米。山上气候温润,林木多松、杉、古柏。山峦清秀,沟谷深切,风景绮丽。东南麓有佛爷洞,深约6千米,高8米,有大小支洞数十个,钟乳石遍布,内有石刻造像一尊,高3米。上有匡山书院、饲鹤寺、大明寺等遗址。唐李白少年时曾在此读书。还有龙玉井。为市游览地。东侧有公路经过。(2)江西省庐山的别称。相传为周初匡俗学道“成仙”处,故称“神仙之庐”或庐山。因“成仙”者姓匡,又称匡山。一说,匡俗之父曾辅佐刘邦定天下,匡俗以荫受封,号越庐君。越庐君在此学道,故称匡山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万承县

    1929年改万承州置,属广西省。治所在今广西大新县东北龙门镇。1951年撤销,并入大新县。旧县名。1929年改万承土州置,治龙门街(今广西大新县龙门乡)。1952年4月,与养利县合并,改设万利县。同年

  • 孙家湾

    在今湖北省丹江口市西南六里坪东。清光绪四年(1878)置巡司于此。区片名。在辽宁省阜新市太平区南部。泛指细河区水泉镇高德营子、西山以东,海州区五龙街道办事处以西,孙家湾南山以北,海州矿以南。因清光绪年

  • 西勒喜河

    即今黑龙江省富锦市南与宝清县交界处之七星河。清齐召南《水道提纲》卷25:挠力河纳乞勒沁河,“又东北数十里,有西勒喜河, 自西南会北来之屋汉术河,东流来会”。

  • 红岩寺

    ①即今陕西柞水县东红岩寺。1935年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置五星县治此。②即今四川广元市南红岩镇。1935年川陕革命根据地在此置红江县。

  • 文诞

    古岛屿名。即今印度尼西亚班达群岛。以产肉豆蔻著名,故亦称肉豆蔻群岛。元汪大渊《岛夷志略》有专条记述。

  • 建成山

    在今河北献县境。《清一统志·河间府一》: 建成山 “在献县境。《县志》: 汉尝以此名县,高祖封曹参为建成侯。又封吕泽为建成侯。又公沙穆尝居建成山,依林阻为室”。

  • 猷水

    在今山西文水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0文水县: 猷水在 “县东北二十五里。古大陵城之东南,周十余里,或谓之邬泽”。

  • 特亮江

    在今广东信宜县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17高州: 特亮江 “在茂名县西一百里。源出宋山下”。《清一统志 · 高州府一》: 特亮江 “在信宜县西。…… 《旧志》: 东南流入窦江”。

  • 丁谷山

    在今新疆库车县城西南五十里库木吐喇村北。清徐松《西域水道记》卷2载:“丁谷山有石室五所,高丈余,深二丈许。就壁凿佛像数十铺,璎珞香花,丹青斑驳。”此即库木吐喇石窟,亦称库木吐喇千佛洞。

  • 头痛山

    在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西南。为通往罽宾的险要山道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喝盘陀“西南即头痛山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