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千佛山

千佛山

①又名历山。在今山东济南市南郊。道光《济南府志》卷5:“隋开皇间,因石作形,镌成佛象, 又名千佛山。”

②即今四川安县西北千佛山。《清一统志·龙安府》:千佛山“在石泉县西一百里。三峰鼎峙,上出云霄。陟其巅,俯视川西如指掌。上有寺,盖以铁瓦。有龙湫,祷雨甚灵”。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此与国民党军激战,歼敌一团,胜利进入茂县。千佛山及千佛寺为县风景名胜区。


(1)在辽宁省彰武县东北、大四家子乡阿古庙屯境内。南北走向,主峰海拔226米。山石嶙峋,松槐成阴,小溪流经西麓,景色优美。据彰武县“石刻登表”记载:“清光绪二十六年(1900年),于此山顶四周峭壁上,雕刻石佛像一百五十余尊。”近已查知为190多尊,千佛山之名由此而得。造像千姿百态,工艺精巧。西坡悬崖陡壁间有观音洞;洞西侧有阿古庙(“阿古”是蒙古语,意为山洞或地洞),遗迹仍可辨认。(2)在山东省济南市南郊。古称历山,传说帝舜耕稼于此,又称舜耕山。北魏及隋因岩石镌佛,遍布山崖,遂称千佛山。海拔285米。登山有东西两路。盘路中有“齐烟九点”坊。悬崖下有唐贞观间始建的兴国寺,寺内千佛崖有隋开皇七年(587年)至唐贞观年间雕造的佛像多尊。崖下极乐、龙泉、黔娄等洞也多石佛造像,大小石窟有百余处。还有观音堂、大佛头等名胜古迹。千佛崖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北郦县

    北魏置,属东恒农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南召县西北。北周废。古县名。北魏置,治今河南省内乡县西北。属东恒农郡。北周废。

  • 安陇砦

    北宋元符三年(1100)于陇朱黑城置,属湟州。在今青海乐都县东南四十五里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乐州:安陇砦,“故陇朱黑城,元符二年收复,三年赐名。……北至湟州四十五里”。

  • 曹阳亭

    一名好阳亭。即曹阳。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曹水 “出南山,北径曹阳亭西。陈涉遣周章入秦,少府章邯斩之于此。魏氏以为好阳”。在今河南省灵宝市东北旧县东北。因在曹水之阳得名。秦末,陈胜遣

  • 七女池

    在今陕西城固县北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壻水又东径七女冢,冢夹水罗布如七星,高十余丈,周回数亩。元嘉六年,大水破坟,坟崩出铜不可称计。得一砖刻云,项氏伯无子,七女造墩,世人疑是项伯冢。水北有七女池。”

  • 真丘县

    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豫州。治所在今河南正阳县北。大业三年 (607) 改为真阳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今河南省正阳县北。大业初改名真阳县。

  • 扞山

    在今湖北恩施市东北。《方舆胜览》卷60施州:扞山“去州二十里永宁村,古吴蜀分境之处。阻深据高,便于扞敌。故名”。

  • 尧门山

    在今陕西三原县西北三十里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“与晋战于石门。”《正义》引《括地志》:“尧门山俗名石门,在雍州三原县西北三十三里。上有路,其状若门,故老云尧凿山为门,因名之。武德中于此山南置石门县。”

  • 小华山

    即少华山。在今陕西华县东南。与华山(太华)峰势相连,而山峰稍低。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太华之山“又西八十里, 曰小华之山”。郭璞注:“即少华山。”(1)古山名。又称少华山。在今陕西省华县东南。与华山(太

  • 承云 (雲) 山

    在今河南新密市东北十八里。《魏书· 地形志》 荥阳郡密县: “有承云山。” 《清一统志 · 开封府一》: “山有石穴,云从此起,故名。”

  • 麻车山

    又名凤凰山。在今浙江开化县城南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5: 衢州开化县 “有麻车山”。《清一统志 · 衢州府》: 凤凰山 “在开化县南一里……旧有置麻车其下而去者,故西南一带一名麻车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