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像寺
在今天津市蓟县西北盘山东麓。清乾隆静寄山庄北。寺建于唐开元年间,初名祐唐寺,又名千像寺,清称千相寺。《日下旧闻考》卷116载《辽李仲宣祐唐寺讲堂碑略》:“盘山旧有五寺,祐唐其一。自昔相传有尊者挈杖远至,求植足之所,僧室东北隅岩下有澄泉,恍惚之间,见千佛洗钵,瞬息而泯。因兹构精舍,厥后于溪谷涧石之面刻千佛之像,以显殊胜焉。”现存线刻在巨石上的佛像数十尊。寺后有摇动石。
在今天津市蓟县西北盘山东麓。清乾隆静寄山庄北。寺建于唐开元年间,初名祐唐寺,又名千像寺,清称千相寺。《日下旧闻考》卷116载《辽李仲宣祐唐寺讲堂碑略》:“盘山旧有五寺,祐唐其一。自昔相传有尊者挈杖远至,求植足之所,僧室东北隅岩下有澄泉,恍惚之间,见千佛洗钵,瞬息而泯。因兹构精舍,厥后于溪谷涧石之面刻千佛之像,以显殊胜焉。”现存线刻在巨石上的佛像数十尊。寺后有摇动石。
在今浙江海盐县城东南隅。《越绝书》卷8:“马嗥者,吴伐越,道逢大风,车败马失,骑士坠死,匹马啼嗥。”故名。东晋咸康七年(341)至唐开元五年(717)间为海盐县治。故址今堙。又称吴御越城。故址在今浙江
①在今江苏仪征市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7扬州:张公城,“《寰宇记》云,在州西四十里。汉末张婴所筑,后因号张公城”。②在今山东平原县南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秦始皇自海上还,“至平原津而病”。《正义》:
在今四川松潘县北二百三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3松潘等处军民指挥使司:大分水岭“其山高峻,水分二流”。《清一统志·松潘厅》 “小分水岭”条内引《舆程记》:“有大分水岭……有二派:一东南流为江,一西南流为
即今陕西山阳县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丰乡川水“出弘农丰乡东山,西南流径丰乡故城南”。《水经注疏》:“守敬按:后魏上庸郡有丰阳县,今山阳县治。详郦氏所指之丰乡故城,即丰阳城也。”
十六国前凉置,属武兴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永昌县西红山窑乡高古城。北魏改名燕支县。古县名。十六国前凉置,治今甘肃省永昌县西高古城。属武兴郡。北魏时属番和郡。后改燕支县。
在今四川小金县东日隆乡东南。《清一统志 ·懋功屯务厅》: 松林口 “在懋功屯务厅东一百八十里。地接大邑坪,为美诺咽喉。现设塘汛”。清《金川纪略》: 乾隆间,“大小金川围攻沃日土司,时(马良柱) 以威茂
又名黄泽市。即今浙江嵊县东黄泽镇。清道光《嵊县志》卷2《市镇》:王泽市“在县东南三十里嵊新界”。
古作承水。即今湖南衡阳市及衡阳县境之蒸水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衡州府衡阳县: 烝水 “在城北。源出宝庆府东界邪薑山,东北流入境……。又东流至府城北,会于湘水”。
即今河北黄骅市西二十里岭庄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 卷50盐山县图: 北有岭庄镇。
清代对所属黑龙江流域、外兴安岭以南,东至库页岛的部分鄂伦春人及其他蓄养驯鹿部落的称呼。清杨宾 《柳边纪略》 卷3: “使鹿部大约在使犬诸部之外。按 《实录》: 崇德元年五月,阿赖达尔汉追毛安部下逃人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