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秋峡
在今广西灵川县东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灵川县“千秋峰”条下:“《志》云,千秋峡丛山列拥,亦名笔峡,大融江经此,风水相搏,涛色如银,名曰银江。”
又称笔峡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东北大溶江滨。明置巡检司于此。
在今广西灵川县东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灵川县“千秋峰”条下:“《志》云,千秋峡丛山列拥,亦名笔峡,大融江经此,风水相搏,涛色如银,名曰银江。”
又称笔峡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东北大溶江滨。明置巡检司于此。
唐长安城(今陕西西安市)内作为中轴线的一条南北大街。自皇城朱雀门至郭城明德门的南北大街,即朱雀门街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京师:“皇城之南大街曰朱雀之街,东五十四坊,万年县领之。街西五十四坊,长安县领之
苏淮特别区行政公署的简称。1942年1月日伪置,公署驻徐州市(今江苏徐州市)。辖原江苏省徐州市,铜山、东海、砀山、萧县、沛县、邳县、睢宁、宿迁、沭阳、赣榆、丰县、泗阳、淮阴、涟水、灌云等十五县和苏北行
在今河南济源市东北三十里五龙口镇附近。秦时以枋木为门,以备蓄泄,故名枋口。三国魏典农中郎将司马孚重修,垒石结以为门,溉田甚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孟州济源县: “有枋口堰,大和五年,节度使温造浚古渠,
又作斡尼路、禾泥路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) 置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思陀部 (今云南红河县西南二十八里大新寨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红河、元阳、金平等县及建水县南部地。曾一度废入元江路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
在今江苏淮安市东北七里。为纪念晋代“竹林七贤”刘伶而建。唐许浑《淮阴阻风寄呈楚州韦中丞》诗:“刘伶台下稻花晚,韩信庙前枫叶秋。”即此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9楚州:“刘伶台在县北,边淮。”村名。在江苏省淮安
在今四川云阳县东北云安镇。《清一统志·夔州府二》:云安厂盐课司“在云阳县东北,即故云安监地。本朝雍正七年设巡司,乾隆元年改设盐课大使”。
即盂。春秋宋邑。在今河南睢县西北。《左传》: 哀公二十六年 (前469),“六子在唐盂,将盟之”。即“盂(3)”。
南朝宋元嘉十二年 (435) 析盆允、新夷二县置,属新会郡。治所在今广东新会市西北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属冈州。贞观十三年 (639) 废。后复置,开元初又废。古县名。南朝宋元嘉
亦名大黑河屯。即今黑龙江省黑河市。因濒黑龙江得名。清屠寄 《黑龙江舆图说·总说》: 黑龙江 “折而东北流五十里,径黑河屯北,海兰泡 (今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) 南,又东精奇里江汇合”。光绪三十四年 (
春秋时晋置,治所即今河南温县东北二十六里武德镇。西汉属河内郡。东魏天平初为武德郡治。隋开皇十八年(589)改为邢丘县。古县名。原为周畿内州邑。西汉置县,治今河南省温县东北武德镇。属河内郡。东魏天平初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