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四川青神县南岷江岸中岩山。北宋苏轼 《为老人克华》 诗云: “慈姥岩前自唤渡,青云江畔人争扶。” 南宋范成大 《吴船录》 卷上: 中岩 “凡五里至慈姥岩,岩前即寺也”。
1934年置,属察哈尔省。治所在今河北崇礼县东北太平庄。1936年改设崇礼县。1934年由张北县析置,治今河北省崇礼县太平庄。1947年升县,隶察哈尔省。
即瞻德城。在今新疆霍城县西北清水河镇。清祁韵士 《西陲要略》 卷2: 瞻德城 “在惠远城西北七十里。地名察罕乌苏,俗呼清水河”。
明置,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定番州: 墓口关在 “ (金石番长官) 司西十五里”。
①即今云南永平县东南六十里龙街彝族乡。清有外委把总驻防。民国初设县佐于此。②即今云南江川县东北二十六里龙街乡。大理时名碌云异城。元、明时为江川县治。集镇名。(1)在云南省元谋县北部、金沙江南岸。江边乡
①即今辽宁康平县北太平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康平县:“旧设铺司三:东南吴家店入开原,东小塔子入(昌图)府,北太平街接科尔沁。”②在今云南盈江县西南二十里,为太平乡驻地。洪宪元年(1916) 《最新大中
隋、唐铁勒十五部之一。在今蒙古国东部东方省一带。《新唐书·回鹘传·拔野古》: 拔野古 “一曰拔野固,或为拔曳固,漫散碛北,地千里,直仆骨东,邻于靺鞨”。唐贞观三年 (629) 入朝,二十一年 (647
一作郪丘。战国魏地。即今安徽太和县北六十里倪丘镇。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 苏秦说魏襄王曰,“大王之地,南有鸿沟……新郪”。即此。西汉改为新郪县。古邑名。战国魏邑。在今安徽省太和县北。《战国策·魏策一》:
在今青海达日县西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河源附录:“思本曰: 自浑水东北流二百余里,与怀里火秃河合。怀里火秃河源自南山,水正北偏西流八百余里,与黄河合,又东北流一百余里,过郎麻哈地。”
一名覆蓬山、中峨山。在今四川峨眉山市南。晋干宝 《搜神记》 卷1: “前周葛由,蜀羌人也。周成王时,好刻木作羊卖之。一旦乘木羊入蜀中。蜀中王侯贵人追之,上绥山。绥山多桃,在峨眉山西南,高无极也。随之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