卑梁
春秋吴地,在今安徽天长市西北。《史记·楚世家》: 平王十年 (前519),“吴之边邑卑梁与楚边邑钟离小童争桑,两家交怒相攻,灭卑梁人”。后人因此常用 “卑梁之衅” 来比喻因小事而酿成剧斗。
古邑名。春秋吴边邑。在今安徽省天长市西北。与楚之边邑钟离相近,两邑人为争桑交恶相攻。楚出兵灭卑梁;吴发兵灭钟离、居巢,引起一场吴楚战争。后世因而用“卑梁之衅”来比喻因小事而酿成大的剧斗。
春秋吴地,在今安徽天长市西北。《史记·楚世家》: 平王十年 (前519),“吴之边邑卑梁与楚边邑钟离小童争桑,两家交怒相攻,灭卑梁人”。后人因此常用 “卑梁之衅” 来比喻因小事而酿成剧斗。
古邑名。春秋吴边邑。在今安徽省天长市西北。与楚之边邑钟离相近,两邑人为争桑交恶相攻。楚出兵灭卑梁;吴发兵灭钟离、居巢,引起一场吴楚战争。后世因而用“卑梁之衅”来比喻因小事而酿成大的剧斗。
一名随州城山。在今湖北随州市南。《水经·涢水注》: “涢水又径隋县南,隋城山北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77随州: 随州城山 “在州南七里。山势横亘如城郭然,州因以名。山南有三阜形如瓜,一名三瓜山”。
武义江支流。在今浙江武义县东北、金华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武义县:八素溪“出县北八素山,流入金华县境,为松溪之上源”。
元置,属普定路。治所即今贵州安顺市东旧州镇。明洪武十六年(1383)改为安顺州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普定县西。属普定路。明洪武十六年(1383年)改安顺州。
宋周行已建,在今浙江温州市东南积谷山下。翁卷《寄题东山堂》诗云:“惟见烟霞起,全无市井喧。观来巢木杪,鼋出戏蒲根。”
金置,属邹平县。在今山东邹平县西北。蒙古宪宗二年 (1252) 改置济东县。
本名泉眼沟。简称泉沟。即今辽宁昌图县东北泉沟。附近有大泉眼沟、小泉眼沟及西泉眼沟等村。清光绪 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 昌图府图:东北有大泉眼。民国 《昌图县志》 图: 东北有泉眼沟。
金析东明县置,属曹州。治所在流渠城(今河南兰考县东南八里)。取其首乡曰兰阳为名。元至正十七年(1357)徙治韩陵(今兰考县东北五里),属汴梁路。明洪武元年(1368)徙于马邨(即今兰考县),属开封府。
明万历二十九年 (1601) 改真州长官司置,属四川遵义府。治所在今贵州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东南旧城镇。后迁古凤山麓 (今正安县)。辖境相当今贵州正安、绥阳及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。据明曹学佺 《名胜志
即今山西陵川县南夺火乡。《清一统志·泽州府》“路城镇”条下:“其西有夺火镇。”
①亦作析州。北魏永安初置,治所在修阳县(今河南西峡县北)。北周辖境相当今河南西峡、淅川等县地。隋开皇初废。②唐武德二年 (619) 改淅阳郡置,治所在西乡县 (今河南西峡县南)。贞观八年 (634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