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云 (雲) 州
①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攸县 (今湖南攸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攸县、茶陵及株洲市、株洲县等地。贞观元年 (627)废。
②唐武德七年 (624) 置,治所在勃弄县 (今云南弥渡县南二十里寅街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弥渡县往西至怒江边。贞观三年(629)改匡州。
①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攸县 (今湖南攸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攸县、茶陵及株洲市、株洲县等地。贞观元年 (627)废。
②唐武德七年 (624) 置,治所在勃弄县 (今云南弥渡县南二十里寅街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弥渡县往西至怒江边。贞观三年(629)改匡州。
一名观音山。在今云南永平县东七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永昌府》:地宝藏山“相传诸葛武侯南征,至此迷道,遇一老姥呼犬,从绝境中出,始得路,因建庙祀之,俗名叫狗山”。
在今江西贵溪县西北信江北岸。南宋范成大 《骖鸾录》: 乾道癸巳岁 (1173),“过贵溪县宿金沙渡,去县数里有桃花台”。在今江西省贵溪市西。南宋属信州。乾道中范成大去岭南,途经此地。
在今江西贵溪县南一百里。东连火烧岭,南通福建光泽县,西连昂山,北接鳜鱼峰。《寰宇记》卷107信州贵溪县: 贵源山 “广七十余里。内多良田,物产蕃庶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广信府贵溪县:贵源山 “民俗淳
即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南之哈蟆河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22: 牡丹江 “又东过宁古塔城南,有哈玛河自南来注之。河出城南老松岭,两源岐发,曰二道河,曰三道河,合西北流,折而北,庙儿岭水自西来注之,又北受
北宋置,属绥德城。在今陕西米脂县境。《宋史·夏国传下》: 熙宁四年 (1071) 正月,“种谔谋取横山,领兵先城啰兀,进筑永乐川、赏逋岭二砦”。
即今浙江宁海县西北四十四里望海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新昌县: 黄柏尖 “在县东百里,高二千五百丈,周八十里,登之可见东海,一名望海岗,接宁海县界”。
①在今山西昔阳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乐平县“石梯山”条下:“白岩山在县东南八十里,下有杨赵水,北流合沾水。其麓据马岭隘口,接直隶邢台县界,五代末为河东守险之地。”②在今山西黎城县东北二十五里。《寰
古今所指不一。①指今吉、黑二省之松花江。《辽史· 圣宗纪》: 太平四年 (1024),“诏改鸭子河曰混同江”。《金史·世纪》: “生女直地有混同江、长白山,混同江亦号黑龙江。”②指今黑龙江省东部之牡丹
①又名苦莱山、长城山。在今河南叶县北十里。《新唐书· 地理志》 汝州叶县: “有黄城山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51 叶县: “ 《冢墓记》: 黄城山,即长沮、桀溺耦耕处。下有东流水,子路问津于此。”②在
又称屈原庙或汨罗庙。旧在汨罗江北。晋王嘉 《拾遗记》 称,屈原死后 “楚人为之立祠,汉末犹在”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 “汨水又西为屈潭,即汨罗渊也。屈原怀沙自沈于此,故渊以屈为名。……渊北有屈原庙,庙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