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唱支村
即今河北任丘市东二十四里南畅支乡。为通大城县要道。清乾隆 《任邱县志》 卷2: 东议论堡社有南唱支村。
即今河北任丘市东二十四里南畅支乡。为通大城县要道。清乾隆 《任邱县志》 卷2: 东议论堡社有南唱支村。
明代海西女真。分布于今吉林松花江上游以西、辽宁辽河上游以东地。分为四部: 北曰乌拉,西曰哈达,东曰叶赫,南曰辉发,皆以河得名。万历年间先后为后金所灭。
①北魏筑,在今河南嵩县南,汝水东南岸。《水经·汝水注》:汝水“东北流径太和城西,又东流径其城北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1伊阳县:太和城“在县西南,后魏时筑。其后西魏得其地,置兵为防御之所”。②唐代“河蛮”
又作烟冈、局子街、南冈。即今吉林延吉市。清光绪二十八年(1902)置延吉厅于此,宣统元年(1909)升为延吉府,1913年降为延吉县。民国魏声龢《吉林地志》:延吉县“土名延吉冈,又名南冈,即南荒之音转
即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西振太乡驻地。原名草皮街。傣语名太和街。“太” 为棉花,“和” 为箐,意即箐边种过棉花。1916年设草辟县佐。1919年改名泰和县佐。
即今安徽滁州市西北珠龙镇。《清一统志·滁州》: 珠龙桥镇 “在州西北三十里”。古镇名。即今安徽省滁州市西北珠龙桥。
北魏正始中置,属广业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徽县西北伏家镇。后废为栗亭镇。杜甫 《发秦州》 诗云: “栗亭名更佳,下有良田畴。” 五代唐清泰三年 (936) 复置,属成州。元至元中省入徽州。古县名。北魏正始年
一名三江河。即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部之酉水,为沅江上源支流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酉阳宣慰司:“东南有酉水,流合平茶水,至湖广辰州府合流于江。”
即黚水。今贵州湄潭县西湄江。《水经·延江水注》: “黚水亦出符县,南与温水会,阚骃谓之阚水。” 《水经注疏》 谓即今合湘江之仁江。
①指今北京市北燕山山脉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田畴传》:畴自无终(今蓟县),“乃更上西关(当即居庸关),出塞,傍北山,直趣朔方”。②又名九龙山。在今吉林省吉林市旧城得胜门外。民国魏声龢《吉林地志》:“吉林城
南齐置,属南汝阴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合肥附近地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