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塘

南塘

①即横塘。三国吴孙权在建业 (今江苏南京市) 南淮水 (今秦淮河) 南岸筑,六朝时为都城南面防守重地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义熙六年 (410),卢循攻建康,刘裕守石头城,“出阵于南塘”,即此。

②在今江西南昌市南,北通东湖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6隆兴府: 东湖 “在郡东南,周五里。后汉永平中,太守张躬筑塘,谓之南塘”。《晋书·何无忌传》: 东晋义熙六年 (410),卢循遣徐道覆顺赣水而下,邓潜之谏卢循 “宜决破南塘,守二城以待之”。即此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元和三年 (808),洪州刺史韦丹 “开南塘斗门以节江水,开陂塘以溉田”。

③即南湖。在今江西临川市西南二里。


(1)古地名。又称横塘。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秦淮河南岸。东晋南朝于此筑堤,谓之南塘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义熙六年(410年),卢循攻建康,刘裕守石头城,“出陈于南塘”,即此。(2)村名。在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区西北部。属山王镇。人口 2500。因有水塘得名。有皖淮机械厂。有公路通淮南市区。古为关隘地。名胜古迹有东石门潭、寿塘关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通济桥

    ①又名九龙桥。在今江苏南京通济门外秦淮河上。建于明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南京: 通济桥“在上方桥东。以上三桥 (即上方桥、中和桥、通济桥) 俱跨濠水 (秦淮河)”。②在今浙江金华市城区南金华江上。原系

  • 合溪

    即今浙江长兴县西北合溪镇。元设税务及巡司于此。

  • 綦江

    在今四川綦江县及江津市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綦江县: 綦江 “在县南,即夜郎溪也。自南川县流入,亦曰南江。至县,色如苍帛,因名綦江。亦曰东溪。……西北流入江津县,谓之僰溪”。上源为松坎河,源出贵州桐梓

  • 壶井江

    在今福建长乐市东壶井山下,亦曰壶井澳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 引 《旧志》 曰: “山突江中,居人渐绕成市。又东北曰磁澳江,中有孤山峙海中,分东、西、南、北四澳,可以避风,海舟常泊于此。按壶井亦即闽江

  • 越公堂

    隋建。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城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57夔州路: 越公堂 “在瞿唐关城内。隋杨公素所为也,杜甫 《宴越公堂》 诗: 此堂存古制,城上府江郊。落构垂云雨,荒偕蔓草茅”。

  • 望城山

    ①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岳州府临湘县: 望城山在 “县 (治今陆城镇) 南三十五里。下有泉,溉田千顷。山高峻,登之可望郡城”。②在今贵州凯里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清平县: 望

  • 太平渡

    赤水河主要渡口之一。在今四川古蔺县东北太平镇。清光绪《续修叙永永宁厅县合志》卷2:太平渡口在“治东三百六十里”。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“四渡赤水”主要渡口之一。当年指挥所旧址建有纪念塔及四渡赤

  • 宁民县

    唐武德三年(620)改白鹿县置,属雍州。治所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三十二里石门村。贞观元年(627)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改白鹿县置,治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。属雍州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。

  • 吾家山

    在今江苏吴县西南,邓尉山支峰。《清一统志·苏州府一》:吾家山“居民以植梅为生,花时一望如雪,香风度十余里。前抚臣宋荦题‘香雪海’三字镌于石”。

  • 北渑池县

    ①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)改渑池县置,为渑池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渑池县西十三里。西魏大统十一年(545)属河南郡。北周大象中改属同轨郡。隋开皇初复为渑池县。②东魏兴和中侨置,为渑池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卫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