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道州
唐武德六年 (623) 改道州置,治所在平道县 (今越南永富省福安东南)。不久改为仙州。
唐武德六年 (623) 改道州置,治所在平道县 (今越南永富省福安东南)。不久改为仙州。
即今福建建阳市南二十五里徐震溪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建阳县: 徐墩溪 “源出顺昌县接界之五峰山,流至此,可通舟楫。亦流合交溪”。
在今安徽和县南。《宋书·沈攸之传》:泰始二年 (466),孙冲之等据赭圻,“大破贼于赭圻城外,追奔至姥山,分遣水军乘势进讨,又破其水军,拔湖白二城”。
即今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西北嵯岗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 胪滨府有 “咱刚” 站,为中东铁路车站之一。
明初改元吾纳忽站置,在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东乌拉浑河东祥顺乡。明《辽东志》卷9:海西东水陆城站有“兀剌忽站”。
在今山东梁山县西北十八里。北魏置寿张县、唐初置寿州于此。
明初袭元制,境内分设若干行中书省。洪武九年(1376)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,但习惯上仍沿称布政使司为省。至永乐十一年(1413)有十三布政使司,故又称十三省。明初沿袭元制,境内分设若干行中书省。洪
东汉永平十五年(72)改临淮郡置,属徐州。治所在下邳县(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镇东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邳州市、沭阳县以南,涟水县和淮安市以西,盱眙县和安徽明光市以北,江苏睢宁和安徽泗县以北地。建安十一年(
即今湖南湘潭县西南六十里射埠乡。清乾隆 《湘潭县志》 卷5有射埠渡。
在今浙江台州市椒江区椒江北岸之章安镇。元陶宗仪 《南村辍耕录》 卷7: 金鳌山 “山枕海,属临海县章安镇。初,宋高宗在潜邸日,泰州人徐神翁……献诗于帝曰: ‘牡蛎滩头一艇横,夕阳西去待潮生。与君不负登
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0全茗州,端坐山 “在州 (治今全茗镇) 治南。以形似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