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历山

历山

①在今河北涿鹿县西南桑干河南岸。《魏书·太宗纪》:神瑞二年(415),“至广宁,登历山”。《太平御览》卷45引《后魏舆地图风土记》曰:“潘城西北三里有历山,形似覆釜,故以名之。”

②即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南雷首山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河东“郡南有历山,谓之历观,舜所耕处也。有舜井,妫、汭二水出焉”。《括地志》:“雷首山亦名历山。”

③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北,接翼城县界。为中条山主峰之一。《清一统志·平阳府一》:历山“在翼城县东南七十里。相传舜耕于此,上有舜王坪”。

④即今江苏无锡市西郊惠山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会稽郡无锡县“有历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常州府一》:惠山“古名华山,又名历山”。

⑤一名大历山。在今安徽祁门县西北,接石台县界。大北港水出此。宋淳熙《新安志》卷4祁门:历山“在县西八十五里。高二百五十仞。北接池州石埭界。绝顶有池,中有石焉。北有管公明仙坛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祁门县:历山“在县西八十里。高二百五十仞。抵石埭县界。高插云霄,险若天堑。巅有池,冬夏不竭”。

⑥即历阳山。亦名亭山。在今安徽和县西北四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8和州:历阳山,“《江表传》曰:历阳县有石山,谓之石印。又云:石印封发,天下当太平。孙皓遣使以太牢祭历山”。

⑦今安徽东至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05东流县:历山“在县东三十里。西枕历池,上有尧舜二庙”。

⑧在今浙江余姚市北二十八里历山镇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舜耕历山。”《正义》引《括地志》:“越州余姚县有历山、舜井。”即此。

⑨又名釜历山。在今浙江永康市南二十六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永康县“绝尘山”条下:历山,“《志》云:周四十余里。其巅有田、有井、有潭,皆以舜名。以其名同于冀州之历山也”。

⑩即今山东济南市南郊千佛山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“(历城县)城南对山,山上有舜祠,山下有大穴,谓之舜井。《书》:‘舜耕历山’亦云在此。”故又称舜耕山。因山壁多北魏及隋时石刻佛象,俗又名千佛山。

(11)在今山东菏泽市东六十里。《水经·瓠子河注》:“雷泽西南十许里有小山,孤立峻上,亭亭杰峙,谓之历山。山北有小阜,南属迆泽之东北。有陶墟。缘生言‘舜耕陶,所在墟阜联属,滨带瓠河’也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33曹州:“《志》云:舜耕于历山,渔于雷泽。州北境有雷夏泽,因以此山为舜所耕之历山云。”

(12)在今湖南桑植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永顺府》:历山“在桑植县西北一百二十里。高数十里。澧水发源于此”。


古山名。相传舜耕于历山。其地说法不一,主要有:(1)在今河北省涿鹿县西南。北魏神瑞二年(415年),明元帝至广宁,登历山祭舜庙。(2)在今山西省垣曲县东北。为中条山主峰之一。山上有舜王坪。(3)在浙江省余姚市东北。向有舜耕历山之说,因名历山。山有象田、舜井、石床诸迹。相传石床为舜耕时避雨处。(4)又称釜历山。在今浙江省永康市南。山峰状若覆釜,山巅有田、井、潭,皆以舜名。(5)又称舜耕山。即今山东省济南市东南千佛山。《水经注·济水》:“山上有舜祠,山下有大穴,谓之舜井。”(6)在今山东省菏泽市东北。《水经注·瓠子河》:“雷泽西南十许里有小山,孤立峻上,亭亭杰峙,谓之历山,有陶墟,缘生言舜耕陶所在。”(7)在今湖南省桑植县西北。澧水发源于此。(8)即“雷首山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八舟蛮夷长官司

    明洪武五年(1372)改八舟军民长官司置,属思州宣慰司。治所在今贵州黎平县北二十里八舟。后废。永乐元年(1403)复置,属贵州卫。十二年(1414)属黎平府。清以后废。

  • 怒谋甸

    宋大理置,属永昌府。在今云南潞西县芒市坝子。

  • 折折运都山

    在今蒙古国东南克鲁伦河上流以南。《元史·太祖纪》:岁癸亥年(1203),铁木真弟哈撒儿伪降汪罕,“及至,即以二使为向导,令军士衔枚夜趋折折运都山,出其不意,袭汪罕,败之。尽降克烈部众。汪罕与亦剌合挺身

  • 宋城镇

    在今北京市顺义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顺义县:“宋城镇在县东北二十里,唐所置戍守处。”

  • 多布库河

    即今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东南多布库尔河,为嫩江支流。民国《黑龙江志稿》卷3:“多布库尔河,《通志》作多博库里,《盛志》作多博和里,蒙古语:多博,隆也;和里,二十数也。《纪略》作多布科尔,《提纲》作博库里

  • 大口店

    一作大口镇。即今河南偃师市西南大口乡。明弘治《偃师县志》卷1:“大口店,在县西南四十里。”

  • 牛心寨

    ①在今山西吉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1吉州:南宋嘉定十五年(1222),“吉州为蒙古所据,金人侨置吉州于牛心寨,蒙古将木华黎自隰州攻拔之”。②在今湖北广水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应山县“黄陵寨”条下:

  • 打陇宗

    在今西藏南部, 门隅地区达旺东南一百一十四里处。藏语意为虎乡堡,虎谷堡。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,1951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。

  • 牛心堡

    在今山西右玉县东北二十里牛心堡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大同府:牛心堡“嘉靖三十七年筑,隆庆六年增修,周六里有奇。俱出左、右二卫之中。北有黑龙王等山,重冈叠嶂,设骑窃伏处也”。明嘉靖三十七年(1558年)

  • 温河

    古玄水支流。在今河北迁安县东北。《水经·濡水注》: 温水 “出肥如城北,西流注于玄水”。即此。古今水系变迁多异,今已无法实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