启阳
本春秋鄅国,后入鲁为启阳邑。在今山东临沂市北十五里鄅古城。《春秋》:哀公三年(前492),“季孙斯、叔孙州仇帅师城启阳”。杜注:“今琅邪开阳县。”战国属楚。《荀子》:“楚有启阳。”西汉置县。
春秋鄅国都城,在今山东省临沂市北。鄅灭国后为鲁邑。《春秋》鲁哀公三年(前492年):“季孙斯、叔孙州仇帅师城启阳。”即此。战国属楚,故《荀子》谓“楚有启阳”。西汉置启阳县。
本春秋鄅国,后入鲁为启阳邑。在今山东临沂市北十五里鄅古城。《春秋》:哀公三年(前492),“季孙斯、叔孙州仇帅师城启阳”。杜注:“今琅邪开阳县。”战国属楚。《荀子》:“楚有启阳。”西汉置县。
春秋鄅国都城,在今山东省临沂市北。鄅灭国后为鲁邑。《春秋》鲁哀公三年(前492年):“季孙斯、叔孙州仇帅师城启阳。”即此。战国属楚,故《荀子》谓“楚有启阳”。西汉置启阳县。
即今安徽寿县南三觉镇。清乾隆《寿州志》卷1南乡集:三觉寺“离城一百三十里”。
即今江西婺源县西高砂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徽州府婺源县: 高砂镇 “在县西南三十里。元置高砂税务所于此。至正十二年兵毁。明洪武八年裁革。《闻见录》: 自乐平县趋太白巡司,德兴县趋吴家湾,会于高砂,进抵
一名阿鲁浑河。即今蒙古国鄂尔浑河。《清一统志· 喀尔喀》: 鄂尔坤河 “旧名阿鲁浑河。源有二: 一出杭爱山南,名姑洛河。一出鄂尔吉图都兰喀喇山,名乌里雅思他河。东南流百余里,合为一。又东流两山中百里许
①一名前河。在今安徽东至县西北东流镇,为尧渡河下游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7东流县:江口河“亦在县西一里。《志》云:河源有四……引流入县境为江口河,入江”。②在今安徽颍上县西北。为颍水小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颍
即春秋时周之留邑。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河南郡缑氏县:“刘聚,周大夫刘子邑。”《水经·洛水注》:刘水“出半石东山,西北流径刘聚,三面临涧,在缑氏西南,周畿内刘子国”。
在今俄罗斯境额尔古纳河以东,外兴安岭以南,黑龙江以北地区。《隋书·室韦传》:深末怛室韦“又西北数千里,至大室韦,径路险阻,语言不通。尤多貂及青鼠”。《新唐书·室韦传》:“北有大山,山外曰大室韦,濒于室
在今河南宜阳县东北三十里。东汉灵帝中平元年(184)为阻止黄巾起义,于此置八关都尉官。《水经·洛水注》:“其城西阻塞垣,东枕惠水……置函谷、广城、伊阙、大谷、轘辕、旋门、小平津、孟津等八关,都尉官治此
在今吉林汪清县东绥芬河上游地方。《明孝宗实录》卷197:弘治十六年(1503),“阿速江卫并埇坎、苏分地面野人……俱欲朝贡”。
北宋置,属宜州。在今广西河池市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22宜州: 宝积监 “自河池而西五十里, 坑户穴地深五十丈, 取矿入炉, 炼成银”。北宋置,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
隋开皇十年 (590) 改盆允县置,为封州治。治所在今广东新会市北。据民国吕式斌 《今县释名》: “本汉四会县地,故名新会。” 十一年(591) 改为允州治,大业初属南海郡。唐初为冈州治,贞观十三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