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吴村镇

吴村镇

①清置,属临汾县。即今山西临汾市北二十五里吴村镇。

②即今河北顺平县东北二十里吴村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7完县图:东北有吴村。


(1)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北部。面积42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吴村,人口 2620。1949年属临汾县五区,1953年设吴村乡,1961年改公社。1983年临汾市、县合并,1984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稻、棉花等。有玻璃制品、造纸、建材等厂。108国道纵贯全境。古迹有东岳庙元代戏台、丹朱墓。(2)在浙江省江山市西北部,西邻江西省。面积36.1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吴村,人口 3700。以姓得名。1950年为吴村乡,1958年后改公社,1983年复为乡,1996年置镇。产稻、柑橘、桃、蜂蜜等。有建材、机械、消防器材、羽毛球等厂。多手工业,素有“百工之乡”之称。边贸颇旺。有公路通市区。(3)在江西省广丰县北部。面积70平方千米。人口2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吴村,人口 3600。南宋嘉定年间衢州常山县吴姓建村,故名。1950年分属天柱、城厢区,1958年设玉田公社,1968年改名塘边公社。1984年改置吴村乡,2000年改置镇。主产稻。有磷、石灰石、膨润土、珍珠石等矿。有公路接玉广公路。(4)在山东省曲阜市北部。面积78平方千米。人口3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吴村。人口 4680。相传宋代有孙氏在此定居立村,名孙家庄;后吴氏迁入为村中大户并成为集市,故名吴孙集,后改为吴孙村。简为吴村。1948—1958年为曲阜县第四区(吴村区)。1958年成立吴村公社,1984年设立吴村镇。吴村河、汗马河流经,建有粮船石水库。产甘薯、玉米、花生、水果等。有面粉、机械设备、孔孟家酒、工艺编织、淀粉、保温、砖瓦、化工等厂及建筑业。京沪铁路、104国道经此。古迹有九山顶端宋凤凰城遗址、峪口村宋地道遗址、九仙山明清观音庙碑刻、王林村明安丘王墓群。(5)在河南省辉县市西南部。面积66平方千米。人口4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吴村,人口 4350。因姓氏得名。1955年设乡,1962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94年置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等。有煤矿和磷肥、水泥、造纸、纺织等厂。有公路北接辉焦公路。古迹有山阳城遗址、竹林七贤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盱台县

    秦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北二十五里盱眙山麓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 秦二世二年 (前208),项梁 “闻陈王定死,因立楚后怀王孙心为楚王,治盱台”。即此。西汉改为盱眙县。东汉复改为盱台县,属

  • 东布洲

    即东洲。今江苏启东市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1通州:东布洲“元是海屿沙岛之地,古来涨起,号为东洲。忽布机流至沙上,因名布洲。既成平陆,民户亦繁”。

  • 花秋坝

    即今贵州桐梓县西花秋镇。清道光《遵义府志》卷6桐梓县:花秋坝在“城西八十里”。

  • 雷首山

    在今山西西南部,黄河与涑水河、沁河间。《尚书· 禹贡》: “壶口雷首,至于太岳。” 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 “舜耕历山。” 《正义》 引 《括地志》: “蒲州河东县雷首山,一名中条山,亦名历山,亦名首阳

  • 清风岭

    在今浙江嵊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绍兴府嵊县: 清风岭在 “县北四十里。岩石峻险,下瞰剡溪。旧多枫木,名青枫岭,后易枫曰风”。

  • 大定戍

    唐置,属嘉诚县。在今四川松潘县北虹桥关。《元和志》卷32嘉诚县:“大定戍在县北四十里。”后废。唐置,即今松潘县北虹桥关。属松州嘉诚县(治今四川松潘县)。

  • 北雍州

    北魏永安元年(528)分雍州置,治所在永安城(亦名鸿宾栅,今陕西三原县西北六十里嵯峨山北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铜川、宜君、耀县、淳化、三原、富平等市县地。永熙元年(532)迁治北地郡泥阳县(今陕西富平县西

  • 静边军

    唐置,属河东节度使。治所在今山西右玉县西北右玉城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天宝十四载(755),“安禄山大同军使高秀岩寇振武军。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击败之,子仪乘胜拔静边军”。胡三省注: “宋白曰: 云中郡,西

  • 南极县

    隋大业元年 (605) 置,属冲州。治所在今越南广南省一岘港派仁附近。三年 (607) 属林邑郡。后废。古县名。隋大业元年(605年)置,治今越南承天—顺化或广南省一带,属冲州。旋入林邑废。

  • 吉安县

    ①西魏改吉阳县置,属魏兴郡。治所在今陕西平利县西北九十里老县街东。北周天和四年(569)移治今安康市。隋大业初改名金川县。②隋置,属儋耳郡。治所在今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西昌城镇东北。唐初废入昌化县。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