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吴村镇

吴村镇

①清置,属临汾县。即今山西临汾市北二十五里吴村镇。

②即今河北顺平县东北二十里吴村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7完县图:东北有吴村。


(1)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北部。面积42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吴村,人口 2620。1949年属临汾县五区,1953年设吴村乡,1961年改公社。1983年临汾市、县合并,1984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稻、棉花等。有玻璃制品、造纸、建材等厂。108国道纵贯全境。古迹有东岳庙元代戏台、丹朱墓。(2)在浙江省江山市西北部,西邻江西省。面积36.1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吴村,人口 3700。以姓得名。1950年为吴村乡,1958年后改公社,1983年复为乡,1996年置镇。产稻、柑橘、桃、蜂蜜等。有建材、机械、消防器材、羽毛球等厂。多手工业,素有“百工之乡”之称。边贸颇旺。有公路通市区。(3)在江西省广丰县北部。面积70平方千米。人口2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吴村,人口 3600。南宋嘉定年间衢州常山县吴姓建村,故名。1950年分属天柱、城厢区,1958年设玉田公社,1968年改名塘边公社。1984年改置吴村乡,2000年改置镇。主产稻。有磷、石灰石、膨润土、珍珠石等矿。有公路接玉广公路。(4)在山东省曲阜市北部。面积78平方千米。人口3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吴村。人口 4680。相传宋代有孙氏在此定居立村,名孙家庄;后吴氏迁入为村中大户并成为集市,故名吴孙集,后改为吴孙村。简为吴村。1948—1958年为曲阜县第四区(吴村区)。1958年成立吴村公社,1984年设立吴村镇。吴村河、汗马河流经,建有粮船石水库。产甘薯、玉米、花生、水果等。有面粉、机械设备、孔孟家酒、工艺编织、淀粉、保温、砖瓦、化工等厂及建筑业。京沪铁路、104国道经此。古迹有九山顶端宋凤凰城遗址、峪口村宋地道遗址、九仙山明清观音庙碑刻、王林村明安丘王墓群。(5)在河南省辉县市西南部。面积66平方千米。人口4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吴村,人口 4350。因姓氏得名。1955年设乡,1962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94年置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等。有煤矿和磷肥、水泥、造纸、纺织等厂。有公路北接辉焦公路。古迹有山阳城遗址、竹林七贤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柳树沟岩刻

    在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城西约百里的夹山柳树沟。形态万千的花岗岩下有清泉一泓,汇潴成池。岩刻即集中分布在山泉后的花岗岩壁上。有岩羊、山羊、双鹿相对、人弯弓射猎、高轮车和太阳等形象。图案长10—20厘

  • 小东岛

    明代台湾有小东岛之名。嘉靖年间曾出使日本的郑若曾撰写的《日本一鉴·桴海图经》 内载《万里长歌》云: “或自梅花东山麓,鸡笼上开钓鱼目。”原注云:“梅花,所名,约去永宁八十里。 自所东山外,用乙辰缝针,

  • 香桥湖

    在今湖北远安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远安县: 香桥湖在 “县西六十里。百井山水所汇也”。

  • 岸门口

    即今甘肃康县南岸门口镇。1944—1957年康县曾迁治于此。民国张维 《甘肃省县总分图》 武都县图,东有岸门口镇。

  • 杨树浦

    在今上海市东部。北起走马塘,南入黄浦江。清同治《上海县志》卷3:“杨树浦通江浦,北流通引翔港,西流通下海浦,会三洪之水,过太平寺,北达虬江。”区片名。在上海市杨浦区南部。泛指黄浦江以北、大连路以东地区

  • 庱亭

    即庱亭垒。在今江苏武进县西北五十里,与丹阳市接界处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权传》: 东汉建安二十三年 (218),“权将如吴,亲乘马射虎于庱亭”。即此。东晋咸和三年 (328) 苏峻之乱,郗鉴于此筑堡,以

  • 莫水

    即今陕西乾县西漠西河、大北沟、漠峪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4乾州: 莫水“亦曰漠谷水。源出永寿县界高泉山,流入州西北境,又西南流入武功县界。亦名武水,下流入于渭水”。

  • 研井盐井

    亦作井研盐井。在今四川井研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50隆州: 研井,“ 《元和郡县志》云: 在井研县南七里。镇及县皆取名焉”。

  • 青山店

    即今河南罗山县西南青山镇。清乾隆《罗山县志》 卷 1 《镇店》: “青山店,西南六十里。”

  • 武宁军

    ①唐天宝十三年 (754) 置,属廓州。驻地在百谷城 (今青海贵南县东北)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廓州: 金天军 “其东南八十里百谷城有武宁军”。乾元元年 (758) 陷于吐蕃,废。②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