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吴淞口

吴淞口

即今上海市黄浦江入长江之口。原系旧吴淞江入江口,故名吴淞口。明永乐初黄浦江改道,与吴淞江合流后仍由此入江,旧名未改。为上海市对外水运门户。


在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与浦东新区凌桥镇之间。为黄浦江入长江口的口门段,其东界自河塘灯桩至引导灯桩附近,口宽400余米,长约1.8千米。南宋咸淳《玉峰续志》卷九已记有吴淞江口一名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开浚范家浜,引黄浦江于今复兴岛附近合吴淞江,所以明代即说“吴淞江口,即为黄浦口子”。吴淞口外本有吴淞外沙碍航,清宣统三年(1911年)建左导堤及右顺坝导流冲沙,并防止长江泥沙灌入,吴淞外沙逐渐消失,经历年疏浚,现涨潮时水深可达8米以上,一直为上海港船舶进出长江口的咽喉门户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马门江

    即今广西博白县西南之南流江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咸通四年(863),南诏陷交趾,蔡袭“幕僚樊绰携其印渡浮江”。胡三省注:“自白州博白县西南百里下北戍滩,出马门江,渡海,抵安南界。樊绰携印渡处,即此江。”

  • 虚粮冢

    在今河北无极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4无极县: “虚粮冢在县西二十五里,有阜数十,俱高丈余。相传昔时为虚粮诳敌处。”

  • 弓兵营

    在今福建南平市旧城西水门外。南宋嘉定五年(1212)建。元废。

  • 刺桐港

    即今台湾省屏东县南枋山溪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台南府: “刺桐港” 等 “并在恒春县北,西流入于海”。

  • 板蚌

    即今云南广南县东南九十里板蚌乡。清有经制外委驻此。壮语 “板” 为村寨,“蚌” 为低凹,“板蚌” 意即低凹的村寨。集镇名。在云南省广南县东部、平密河与西洋江交汇处。板蚌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200。

  • 黄埠镇

    即今河南上蔡县西南黄埠镇。清康熙《上蔡县志》 卷2 《集镇》: “黄埠镇,城西南二十五里。”(1)在江西省上犹县东南部。面积74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黄埠圩,人口1440。镇以黄沙、埠前

  • 南扶州

    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怀德县(今广东信宜县东北)。因僚族起义,侨治泷州 (今罗定市南)。后徙治信义县 (今信宜县西南镇隆镇)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,二年 (628) 复置。辖境相当今广

  • 南川河

    古名牛心川水。在今青海湟中县东。源出湟中县西南西喇苦特山,东北流百余里,至西宁市西北入湟水。《清一统志· 西宁府一》: 牛心川水,“ 《旧志》: 有南川水在卫城西,自塞外流,东北入西宁河”。

  • 下川南道

    一称永宁道。清代四川省五分巡道之一。治所在泸州(今四川泸州市)。辖叙州府,泸、资两直隶州,叙永直隶厅。相当今四川大凉山以东,仁寿、资阳以南,隆昌、合江以西地区。(1)清末改川南道置。清代四川省五分巡道

  • 烟墩岗

    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北七十里。1858年太平军主将陈玉成与清军李续宾部激战于此,消灭清军六千余人,击毙李续宾、曾国华等,是 “三河大捷”的主战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