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川路
即碉门路、夔松路。唐、宋雅州通吐蕃三路之一。即从今四川雅安市西北行,溯天全河而上,越马鞍山或二郎山,西至康定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77雅州严道县: “和川路在县界,西去吐蕃大渡河五日程。从大渡河西郭至吐蕃松城四日程。羌蛮混杂,连山接野,鸟路沿空,不知里数。”
即碉门路、夔松路。唐、宋雅州通吐蕃三路之一。即从今四川雅安市西北行,溯天全河而上,越马鞍山或二郎山,西至康定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77雅州严道县: “和川路在县界,西去吐蕃大渡河五日程。从大渡河西郭至吐蕃松城四日程。羌蛮混杂,连山接野,鸟路沿空,不知里数。”
又称赖义渡镇。在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西部黄浦江滨 (延安东路外滩对面)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 上海县东有 “烂泥渡”。
在今广东龙川县西南佗城南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惠州府龙川县: 雷乡驿 “在县南二里。马驿也”。
在今广东广州市西。《元和志》卷34南海县:陆贾故城“在县西十四里。贾之来也,佗不即前,贾故为城以待之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南海县:陆贾城,“《志》云:贾使南越时筑。一云赵佗馆贾于此”。
即今山东菏泽市西南大黄集乡。旧属东明县。洪宪元年(1916) 《最新大中华帝国道县形势全图》:直隶省东明县东南有大黄集。
元改福州羁縻州置,属庆远南丹安抚司。治所即今广西南丹县西富罗。明洪武初废。元以羁縻福州改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西富罗。明洪武初废。
明嘉靖四十一年(1562)置,属缙云县。在今浙江缙云县东北六十里括苍乡南田村苍岭上。
唐贞观十二年 (638) 置,属笼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扶绥县西南。唐末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十二年(638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西。属笼州。后废。
亦作喀勒塔尔奇。即今黑龙江省嫩江县东北一百七十里塔溪乡。清杨宾 《柳边纪略》 卷2: 黑龙江将军所辖十九站有喀尔塔尔几河站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嫩江府: “科络尔又七十里至喀勒塔尔奇。”
即今辽宁凌海市东北三十里石山镇。民国《奉天通志》卷78锦县:“石山站村本以十三山得名,后简称曰十三站,更易十三为石山,遂成今名。”(1)在辽宁省凌海市东北部。面积87.2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镇人民
即今黑龙江省阿城市东南三道河子,为阿什河支流。由头道、二道、三道、四道诸河总汇而成,故名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双城府: “东: 阿什河自宾州缘界,合混元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