咸阳郡
十六国前秦皇始二年 (352) 置,治所在长陵城 (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三十里怡魏村附近)。北魏太和二十年 (496) 迁治池阳县 (今陕西泾阳县西北二里),属雍州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咸阳市及泾阳、礼泉县地。北周建德中,移治石安县 (今咸阳市东北窑店镇北)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。
十六国前秦苻坚置,治长陵城(今咸阳市东北高帝陵)。北魏太和二十年(496年)移治池阳县(今陕西泾阳县西北)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咸阳市和泾阳县、礼泉县。属雍州。北周建德中移治石安县(今泾阳县)。隋开皇初废。
十六国前秦皇始二年 (352) 置,治所在长陵城 (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三十里怡魏村附近)。北魏太和二十年 (496) 迁治池阳县 (今陕西泾阳县西北二里),属雍州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咸阳市及泾阳、礼泉县地。北周建德中,移治石安县 (今咸阳市东北窑店镇北)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。
十六国前秦苻坚置,治长陵城(今咸阳市东北高帝陵)。北魏太和二十年(496年)移治池阳县(今陕西泾阳县西北)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咸阳市和泾阳县、礼泉县。属雍州。北周建德中移治石安县(今泾阳县)。隋开皇初废。
即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哈纳尔左翼旗。清康熙四年(1665)置,驻地在今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东北乌力吉德力格尔附近。后迁贝子庙(今锡林浩特市)。1914年属察哈尔特别区, 1928年属察哈尔省。1947年划
明洪武二十九年(1396) 建,属广西都司。治所在今广西贺县东南贺街镇。后废。
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一百八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73平茶洞长官司: 高秀山“在司治北。高立千丈,丹崖翠壁,秀色如画”。秀山县以此为名。
即今山东阳谷县东北五十里阿城镇。春秋时为齐柯邑,后为阿邑。秦于此置东阿县。今为阿城镇,仍以古阿邑为名。在山东省阳谷县东部、小运河右岸。面积117平方千米。人口6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阿城,人口1.2万。
隋开皇八年 (588) 改厨北县置,属兴州。治所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徐家坪乡明水坝村。大业初属顺政郡。唐属兴州,永隆元年 (680) 移治乐素河北。长庆元年 (821) 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八年(588年
原名芦江。北宋后改柴桥。即今浙江宁波市东八十四里柴桥镇。清乾隆 《宁波府志》 卷8 《村市》: 县东泰邱乡有柴桥市。
①在今山西交城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交城县:文山“在县西北九十里。文水历榆城,又南径文山下, 山因以名”。②在今福建龙海市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漳州府》:文山“在龙溪县东二十里。一名观音岩。北临大溪,
元置,即今湖南临湘县。明改为驿。
清置,在今辽宁凌海市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锦州府二》:小凌河城“在锦县东南十八里。本朝康熙二十九年设佐领骁骑校驻防”。
即今湖北老河口市东马头山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1:襄州光化县“有马窟山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7光化军:马窟山“在二都城东南六里。按《南雍州记》云:汉时有马百匹从此窟出,因此名为马头山,天宝六年改为马窟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