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达门
①元大都城十一门之一。本名文明门,俗称哈达门。《日下旧闻考》 卷45引元 《析津志》: 文明门 “即哈达门。哈达大王府在门内,因名之”。明正统四年 (1439) 改为崇文门。
②即今吉林珲春市东北哈达门乡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珲春厅: “东路三道沟、哈达门,二道沟并达俄。”
①元大都城十一门之一。本名文明门,俗称哈达门。《日下旧闻考》 卷45引元 《析津志》: 文明门 “即哈达门。哈达大王府在门内,因名之”。明正统四年 (1439) 改为崇文门。
②即今吉林珲春市东北哈达门乡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珲春厅: “东路三道沟、哈达门,二道沟并达俄。”
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西南沿海波谢特东。清属宁古塔副都统。清聂士成 《东省与韩俄交界道路表》: “阿利则那即坎椽子沟,又径过六股河二十一里至哥拉特克,即柳树营。” 咸丰年间被沙皇俄国通过不平等的中俄 《
在今陕西子长县安定镇西北四十里。清道光 《安定县志》 卷2: 柳榆堡“在县 (治今子长县西北安定镇) 西北四十里,宋范仲淹筑”。
即今山东费县东南三十里探沂镇。清光绪《费县志》: 南尹社 “大探沂,有集”。
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沅江中水心崖。《水经·沅水注》:“沅南县西有夷望山,孤竦中流,浮险四绝。昔有蛮民避寇居之,故谓之夷望也。”
西汉置,属渔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滦平县东北小城子。县因白檀山而名。东汉废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:建安十二年(207),“塞外道绝不通,乃堑山堙谷五百余里,经白檀,历平冈,涉鲜卑庭,东指柳城”。即此。
三国吴太平二年 (257) 置,治所在酃县(今湖南衡阳市东)。以在湘水之东而命名。辖境相当今湖南衡东、攸县、茶陵、安仁、炎陵、常宁及衡阳市东部地区。东晋太元二十年 (395) 移治临烝县(今衡阳市)。
①后燕都城。在今河北定州市。本为古中山国城址,汉为中山郡和中山国治。后燕建兴元年(386)建都中山。②在今河北唐县西北十三里峭岭上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 正义引《括地志》:“中山故城一名中人亭,在定州唐县
夏、商部族名。在今安徽桐城县南。一说在今巢湖市一带。《太平御览》卷82引 《竹书纪年》:“汤遂灭夏,桀逃南巢氏。” 《尚书·仲虺之诰》: “成汤放桀于南巢。”
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北二十五里禹门口村,黄河渡口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蒲州河津县: “西北有龙门山,夹河对峙,下有禹门渡巡检司。”
即赛音诺颜部中末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库苏古尔省塔里亚郎南,色楞河北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