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兀惕
即唐兀。元时蒙古人对党项族及其所建西夏政权的称号。
即唐兀。元时蒙古人对党项族及其所建西夏政权的称号。
即今四川宣汉县东北普光乡。清光绪《东乡县志》 卷1: 普光寺场 “去县治一百里”。
在今四川南川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南川县: 鹿洞堡在 “县南四十里”。
在今湖北麻城市北。《金史·仆散安贞传》: 兴定五年 (1221) 伐宋,安贞 “夺黄土关。遂入梅林关”。
即今江西泰和县西北螺溪乡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7:泰和县西北有三都圩。
即今吉林双辽县东北双山镇。1914年置双山县于此。为双山镇土名。
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)置,治所即今甘肃文县。成化九年(1473)改置文县。
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烟霞岭上。洞深约20米,广约四五米。宋 《淳祐临安志》 卷9: 烟霞洞“其洞极大,乃诸洞之首”。洞壁有五代至宋石窟造像。
在今陕西凤翔县东五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2凤翔府: “后魏太武于今 (岐) 州理以东五里筑雍城镇,文帝改镇为岐州,隋开皇元年于州内置岐阳宫,岐州移于今理。”
①在今河北滦县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滦州: 岩山 “状如虎踞,其东绝壁百仞。有洞十八,其三洞最大而深,在绝壁间,攀援莫上,下有石桥,一郡水口也”。②一名龙山。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。《宋书·符瑞志》
在今山西保德县西南四十里,黄河津渡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4保德军:大堡津在“军西南四十里”,即此。北宋咸平四年(1001年)置,在今山西省保德县南四十里。《元丰九域志》保德军津二:大堡、沙谷,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