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喀喇沁旗

喀喇沁旗

1949年以喀喇沁右翼旗改名,属热河省。治所在公爷府 (今内蒙古喀喇沁旗驻地锦山镇)。1955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。1969年划归辽宁省。1979年划回内蒙古自治区。


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。属赤峰市。面积3071平方千米。人口36.7万。有蒙古、汉、回、朝鲜、壮、黎、锡伯等民族,其中蒙古族占23%。辖5镇、16乡。旗人民政府驻锦山镇。喀喇沁系蒙古部落名,意为“保卫”或“看守”。兀良哈部者勒蔑七世孙和通号所部日喀喇沁,驻牧在额沁河(英金河)流域,旗以部落名。后金天聪九年(1635年)置喀喇沁右翼旗,札萨克驻锡伯河北岸,属卓索图盟。雍正七年(1729年)置八沟直隶厅,乾隆四十三年(1778年)改为平泉州。1914年属热河特别行政区域,1928年属热河省。1931年撤销旗制,划入建平县、宁城设治局。1940年分出,恢复旗制,在平庄建喀喇沁右翼旗。1945年属热河省建平县,1946年实行蒙汉分治,在公爷府(今锦山镇)分设喀喇沁右翼旗和建平县。1947年合并为喀喇沁右翼旗建西县联合政府。1948年迁驻公爷府,属热河省热中专区。1949年撤联合政府置喀喇沁旗。1956年废热河省,随归内蒙古自治区,属昭乌达盟。1969年划入辽宁省,1979年复归内蒙古自治区。1983年撤昭乌达盟建赤峰市,随属。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缘、七老图山东麓低山丘陵区,主要河流有锡伯河。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谷子、玉米、稻、甜菜、高粱、葵花子等,畜产牛、马、绵羊、山羊、猪、皮等。矿产有金、银、铜、煤、石灰石、萤石,为自治区主要产金区之一。工业有纺织、水泥、地毯、铸造、农机具修造、食品、采矿等。特产蟠龙液白酒、蕨菜、杏核、木耳、黄金等。306国道经此。古迹有燕长城、汉长城、汉方城遗址、耶律琮墓、清公主陵和福会寺、灵悦寺、龙泉寺、洞山石窟、喀喇沁王府、公爷府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靖海所城

    即今广东惠来县东南六十里靖海镇。清雍正九年 (1731) 移神泉巡司于靖海所城,即此。

  • 湟源县

    1913年改丹噶尔厅置,后属甘肃西宁道。治所即今青海湟源县。因地处湟水之源,故名。1928年属青海省。在青海省东部、湟水上游、日月山东麓。属西宁市。面积1600平方千米。人口13.4万。辖2镇、2乡。

  • 光堡驿

    又名苏木哈喇垓、苏木哈喇灰。清光绪年间置,在今新疆哈密市西七十里头堡。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80哈密厅:头堡驿,“回语呼其地曰苏木哈喇灰。注:苏木,部落也。其地在前明为哈喇灰人所居也。……堡甚小,居民二十

  • 青卢县

    唐置,属羁縻长宁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长宁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宁丰城

    北宋改丰州置,在今陕西府谷县西北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丰州:“政和五年,赐郡名宁丰。”

  • 玉虚河

    即今四川会理县南之会川河(城河)。《清一统志·宁远府一》:王虚河“在会理州城东。源出州北分水岭,南流经玉虚山……又南经白马口,入金沙江。州境之田,资其灌溉”。

  • 九层楼山

    亦称九层崖。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北碧滩北。明代为大藤峡瑶民义军的据点之一。《明史·广西土司传》:成化初,赵辅、韩雍等率兵镇压瑶民义军,“复督兵追蹑,铲山开路,直抵横石塘及九层楼等山”。

  • 小乌江

    在今贵州余庆县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余庆县:“南有小乌江,下流入于乌江。”《明一统志》卷72播州宣慰司:小乌江“在余庆长官司南六十五里。源出椒溪,南流入涪江”。《清一统志·遵义府》:小乌江“在绥阳县东

  • 东葛勒山

    在今云南嵩明县西四十里, 白邑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6云南府:东葛勒山“高三十里。为南中之名山”。

  • 蓝津关

    在今四川万源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太平县: 蓝津关 “在县东北”。《清一统志· 太平厅》: 蓝津关 “在厅东三十里。旧名滩津关。四山环阻,中通鸟道,为要害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