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四望山

四望山

①在今河北赞皇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赞皇县:四望山“在县西北二十里,山高耸,登临可以望远,因名”。

②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旧定淮门外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三嗣主传》:凤凰二年(273),杀司市中郎将陈声,“投其身于四望山之下”。《晋书·温峤传》:东晋苏峻据石头,峤“于四望矶筑垒以逼贼”。即此。《寰宇记》卷90升州上元县:四望山“其山迥回可望四方, 以为名”。

③在今安徽霍山县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霍山县:四望山“高千八丈。登其顶,宜于远眺”。

④在今江西都昌县南鄱阳湖中。《清一统志·南康府》 “三山”条:“又四都山,在县东南九十里湖中。四望空阔。旧有巡寨。”

⑤在今江西会昌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赣州府会昌县:四望山在“县南一百三十里,清秀如画。东通福建武平县界,南抵广东程乡县界,相近为雁门峡”。

⑥在今江西武宁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南昌府一》:四望山“在武宁县西五百步”。同治《南昌府志》卷2武宁县:四望山“其巅周望,四面山水、市井、烟火历历指数间,为一邑凭眺胜地。有亭曰四望亭,宋韩琦、李纲两次修建”。

⑦在今湖北南漳县南三十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建中二年(781),“梁崇义发兵攻江陵,至四望,大败而归”。即此。《清一统志·襄阳府一》:四望山“一名大府山。登其巅,可东望襄阳,西望房县,南望荆门,北望谷城,故名”。

⑧在今湖北随州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德安府》:四望山“在随州东。山最高,四望皆见”。

⑨即今湖南祁东县西北,与东安、邵阳交界处之四明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56永州:四望山“最高顶上望,往往见衡、邵、永、道四郡”,故名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祁阳县:四望山“元成宗时,盗詹一仔啸聚四望山,久不能平,寻为刘国杰所破。即此”。

⑩在今四川乐山市东南四十里五通桥镇附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犍为县:四望山“在县东北百里。山高耸,可以四望”。

(11)亦名四望狭。在今青海乐都县西三十里大峡口。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西汉神爵年间,西击羌,“遣骑候四望狭中,亡虏。夜引兵上至落都,召诸校司马,谓曰:吾知羌虏不能为兵矣。使虏发数千人守杜四望狭中,兵岂得入哉”!师古曰:“山陗而夹水曰狭。四望者,狭名也。”


古山名。(1)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古林公园内。东晋苏峻之乱,温峤筑垒于此。(2)又名大府山。在今湖北省南漳县南。唐建中二年(781年),梁崇义发兵攻江陵至此。(3)在今湖南省祁阳县西。山势高峻,每当天宇开霁,登其巅,可见零(陵)、祁(东)、东(安)、邵(阳)四县,故名。元成宗时詹一仔曾聚众起事山中。清咸丰五年(1855年),天地会与清军激战于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渰井镇

    亦作盐井镇。北宋置,属临江县。在今四川忠县东北㽏井镇。 产盐。 清设石桥井通判驻此。 民国改设县佐。

  • 八尺寨

    在今广西邕宁县西八尺江北岸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明《徐霞客游记·粤西游日记三》:“八尺之北,大江之西,巡司名八尺,驿又名黄花。”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西北、邕江南岸。以近八尺江得名。地势险要,明洪武

  • 草湾河

    在今江苏淮阴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2淮安府 “范家河” 条下: 草湾河 “在府西二十里淮河北岸,南对清江浦。嘉靖三十二年,淮河旁决于此,分流成河。万历四年,河臣吴桂芳复开浚之,后通塞不时。十七年,河

  • 梅桥场

    在今四川江安县南梅花镇。清嘉庆 《江安县志》 卷1: 梅桥镇场 “距县一百二十五里”。

  • 三台城

    即今河北安新县西北二十里三台镇。《寰宇记》卷67容城县:“三台城在县南三十五里。按《城冢记》云:燕、魏二国各据一城,分易水为界。燕筑三台,登降耀武。汉赤眉起兵于此,亦增筑三台。”

  • ①商、周国名。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南。《尚书·牧誓》:“及庸、蜀、羌、髳、微、贞、彭、濮人。”《左传》:文公十六年(前611),楚伐庸,“自庐以往,振廪同食”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沔水“又东过中庐县东。……

  • 七塘铺

    即今四川璧山县北七塘镇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89巴县:七塘铺“在县西北一百二十二里”。后为场市。同治《璧山县志》卷1:七塘场在“县北六十里”。

  • 汾城县

    1914年改太平县置,属山西河东道。治所即今山西襄汾县西南三十二里汾城镇。以汾水为名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1954年与襄陵县合并为襄汾县。旧县名。1914年以太平县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四川四省太平县

  • 二台站

    亦名察布奇尔站、查普奇尔、察普起尔台。即今黑龙江省肇源县东二站镇。旧属肇州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肇州厅:“自茂兴站起……又东至察布奇尔。”民国汤尔和译《黑龙江》第三章肇州县:有“二台(察普起尔台)”。

  • 永石郡

    十六国后赵置,治所即今山西离石县。后燕改置离石护军。东晋大兴元年(318年)石勒置,治离石县(今山西吕梁市离石区)。属并州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吕梁、柳林、中阳、方山、临县等市县。北魏改为离石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