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四望山

四望山

①在今河北赞皇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赞皇县:四望山“在县西北二十里,山高耸,登临可以望远,因名”。

②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旧定淮门外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三嗣主传》:凤凰二年(273),杀司市中郎将陈声,“投其身于四望山之下”。《晋书·温峤传》:东晋苏峻据石头,峤“于四望矶筑垒以逼贼”。即此。《寰宇记》卷90升州上元县:四望山“其山迥回可望四方, 以为名”。

③在今安徽霍山县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霍山县:四望山“高千八丈。登其顶,宜于远眺”。

④在今江西都昌县南鄱阳湖中。《清一统志·南康府》 “三山”条:“又四都山,在县东南九十里湖中。四望空阔。旧有巡寨。”

⑤在今江西会昌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赣州府会昌县:四望山在“县南一百三十里,清秀如画。东通福建武平县界,南抵广东程乡县界,相近为雁门峡”。

⑥在今江西武宁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南昌府一》:四望山“在武宁县西五百步”。同治《南昌府志》卷2武宁县:四望山“其巅周望,四面山水、市井、烟火历历指数间,为一邑凭眺胜地。有亭曰四望亭,宋韩琦、李纲两次修建”。

⑦在今湖北南漳县南三十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建中二年(781),“梁崇义发兵攻江陵,至四望,大败而归”。即此。《清一统志·襄阳府一》:四望山“一名大府山。登其巅,可东望襄阳,西望房县,南望荆门,北望谷城,故名”。

⑧在今湖北随州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德安府》:四望山“在随州东。山最高,四望皆见”。

⑨即今湖南祁东县西北,与东安、邵阳交界处之四明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56永州:四望山“最高顶上望,往往见衡、邵、永、道四郡”,故名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祁阳县:四望山“元成宗时,盗詹一仔啸聚四望山,久不能平,寻为刘国杰所破。即此”。

⑩在今四川乐山市东南四十里五通桥镇附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犍为县:四望山“在县东北百里。山高耸,可以四望”。

(11)亦名四望狭。在今青海乐都县西三十里大峡口。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西汉神爵年间,西击羌,“遣骑候四望狭中,亡虏。夜引兵上至落都,召诸校司马,谓曰:吾知羌虏不能为兵矣。使虏发数千人守杜四望狭中,兵岂得入哉”!师古曰:“山陗而夹水曰狭。四望者,狭名也。”


古山名。(1)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古林公园内。东晋苏峻之乱,温峤筑垒于此。(2)又名大府山。在今湖北省南漳县南。唐建中二年(781年),梁崇义发兵攻江陵至此。(3)在今湖南省祁阳县西。山势高峻,每当天宇开霁,登其巅,可见零(陵)、祁(东)、东(安)、邵(阳)四县,故名。元成宗时詹一仔曾聚众起事山中。清咸丰五年(1855年),天地会与清军激战于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安碑林

    在今陕西西安市三学街。原文庙所在地。北宋元祐二年(1087)为保存唐开成年间镌刻的《十三经》而建,历代都有增添,清初始称“碑林”。现有七个陈列室、六个游廊和一个碑亭,共展出碑石墓志一千多块,荟萃自汉迄

  • 程龙墟

    即今江西龙南县西南程龙镇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9龙南县图: 西南有程龙墟。

  • 龙湖

    ①在今福建泉州市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02泉州晋江县:“龙湖在县南一百里,有庙存焉。”明《八闽通志》卷7《地理志·山川》:龙湖“在府城南。相传湖与海通,中为涌沙所隔,遂别为湖。尝有龙出入其中,故名”。《清

  • 渠北县

    即渠县。1933年川陕革命根据地置,治所在今四川渠县北贵福乡。旧县名。川陕苏区设。1933年8月由四川省渠县北部析置。以位县北得名。治桂馥(旧名贵福)。同年11月撤销,仍并入渠县。

  • 六城坝

    在今云南巧家县北。民国有县佐驻此。

  • 哈喇沁中旗

    即喀喇沁中旗。旗府驻地大城子 (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大城子镇)。

  • 前凉

    十六国之一。西晋永宁元年 (301),张轨任凉州刺史。西晋灭亡后,从东晋建武元年 (317) 开始,张寔及其子孙世守凉州,成为割据政权,史称前凉。到永和十年 (354) 张骏自号假凉王,都姑臧县(今甘

  • 北冈

    在今江苏丹阳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镇江府丹阳县“夹冈”条下:“北冈在县北十八里练湖上。相传秦凿云阳北冈,即此。”

  • 桑林戍

    在今陕西略阳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6略阳县: 桑林戍,“ 《志》 云: 五代唐末,兴州所领有三泉、西县、金牛、桑林等戍。清泰初,兴州刺史刘遂请悉集戍兵还洛,于是散关以南城镇,无复守御,悉为蜀人所有”

  • 清湘县

    五代晋天福四年 (939) 改湘源县置,为全州治。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县西七里柘桥村。后周显德三年 (956) 迁治今全州县。元为全州路治。明洪武九年 (1376) 废入全州。古县名。五代晋天福中以湘源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