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四镇

四镇

①《周礼·春官·大司乐》:“四镇五岳崩”,将四镇与五岳并举。郑玄注曰:“四镇,山之重大者,谓扬州之会稽(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)、青州之沂山(在今山东临朐县南)、幽州之医无闾(在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西)、冀州之霍山(在今山西霍州市东)。”

②即河南四镇。《魏书·世祖纪》:神䴥三年(430)七月,“刘义隆将到彦之自清水入河,溯流西行。帝以河南兵少,诏摄四镇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宋元嘉七年(430)胡注:四镇即金墉(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洛阳故城西北角)、虎牢(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)、滑台(今滑县东旧滑城)、碻磝(今山东茌平县西南古黄河南岸)。

③一名安西四镇。为安西都护府所辖的四个军事重镇。唐贞观二十二年(648)置,属安西都护府。《旧唐书·西戎·龟兹传》:“先是,太宗既破龟兹,移置安西都护府于其国城(今新疆库车县东郊皮朗旧城),以郭孝恪为都护,兼统于阗(今新疆和田市)、疏勒(今新疆喀什市)、碎叶(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南岸托克马克西南阿克·贝希姆废墟),谓之‘四镇。”’永徽初罢。显庆三年(658)复置。以焉耆镇(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东南四十里城子附近)取代碎叶镇。咸亨元年(670)罢四镇。调露元年(679)复置四镇。不久罢。长寿元年(692)复置,有碎叶镇,而无焉耆镇。开元七年(719)又以焉耆取代碎叶。贞元后废。


(1)《周礼·春官·大司乐》:“凡日月食,四镇五岳崩。”据郑玄注,四镇指一方之镇的大山,即扬州的会稽山(在今浙江)、青州的沂山(在今山东)、幽州的医巫闾山(在今辽宁)、冀州的霍山(在今山西)。(2)北魏河南四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宋元嘉七年(430年)到彦之北伐,“魏主以河南四镇兵少,命诸军悉收众北渡”。胡三省注:四镇即金墉(洛阳城西北角)、虎牢(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)、滑台(今滑县东旧滑城)、碻磝(今山东茌平县西南古黄河南岸)。(3)即“安西四镇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善无县

    秦置,为雁门郡治。治所在今山西右玉县西北。东汉为定襄郡治。建安末废。北魏复置善无县,为善无郡治。孝昌中废。东魏天平二年(535) 寄治肆州秀容郡城 (今山西忻州市西北)。北齐废。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山西

  • 西北路招讨司

    ①辽置,总领漠北阻卜 (达旦)诸部。治所在镇州建安军(可敦城),即今蒙古国布尔根省青托罗盖古城。余靖《武溪集》卷17《契丹官仪》:“其西北招讨掌挞笪边事。”史愿《亡辽录》:“沙漠府,控制沙漠之北,置西

  • 五夫镇

    北宋置,属上虞县。在今浙江上虞市东北二十二里五夫村。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区东南部。面积177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五夫,人口2820。传宋时此村曾出过五位士大夫,故名。1958年设乐园公社,

  • 九峰隘

    在今浙江泰顺县东与苍南县接界处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泰顺县:九峰隘在“县东南百六十里,平、泰二邑往来之咽喉也”。

  • 大漈

    即今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南三十二里大际乡。明景泰三年(1452)置巡司于此。即今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南大漈乡。明景泰三年(1452年)置沐溪巡检司于此。

  • 阿尔泰诺尔乌梁海

    即阿勒坦淖尔乌梁海。在今俄罗斯阿尔泰边疆区戈尔塔—阿尔泰自治州一带。阿尔泰诺尔,又作阿勒坦淖尔(《大清一统志》)。清代乌梁海三部之一。以境内有阿尔泰诺尔,故名。设有总管等员,共两旗。牧地约今俄罗斯戈尔

  • 五渡水

    ①即今老牛河。源于今河北承德县北,西南流至下板城北入滦河。《水经·濡水注》:五渡水“北出安乐县丁原山,南流径其县故城西,本三会城也。其水南入五渡塘……又南流注于濡”。即此。②又名夫溪、扶溪。在今广东仁

  • 洞州

    西魏置,治所在洞川郡钟离县 (今河南唐河县东南)。北周废。

  • 洞口市

    即今湖南洞口县。原为武冈县地,明代已有 “洞口” 之名。方以智有 《游洞口林谷诗》。清乾隆年间戴宗槐 《洞口记》 谓洞口以地形得名。1952年设洞口县,因洞口为名。即今湖南省洞口县驻地洞口镇。

  • 梅子关

    ①清置,属黔江县。在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四十里册山乡西北梅子。②在今安徽霍山县东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霍山县: 梅子关 “在县东梅子岭上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