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隆镇
即今河北魏县西南回隆镇。旧属内黄县,明于此置回龙庙巡司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6魏县:回隆镇“在县西南六十里。隆,亦作龙。相传宋真宗北征时,回銮经此,因名”。
在河北省魏县西南隅。面积55平方千米。人口4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回隆,人口1.2万。原名御河镇。传说宋真宗北征至此而回,故改回龙,后讹为今名。1953年设镇,1958年属车往公社。1961年析置回隆公社,1984年复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。有面粉、铝制品、建材、农机修理等厂。魏回、回临、回安等公路经此。
即今河北魏县西南回隆镇。旧属内黄县,明于此置回龙庙巡司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6魏县:回隆镇“在县西南六十里。隆,亦作龙。相传宋真宗北征时,回銮经此,因名”。
在河北省魏县西南隅。面积55平方千米。人口4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回隆,人口1.2万。原名御河镇。传说宋真宗北征至此而回,故改回龙,后讹为今名。1953年设镇,1958年属车往公社。1961年析置回隆公社,1984年复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。有面粉、铝制品、建材、农机修理等厂。魏回、回临、回安等公路经此。
西汉元鼎六年 (前111) 置,属越巂郡。治所在今云南大姚县。《水经·若水注》: 青蛉水“出青蛉县西,东径其县下,县以氏焉”。三国蜀建兴三年 (225) 属云南郡。东晋成帝时属兴宁郡。南齐为兴宁郡治。
治所即今江苏沭阳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22海州沭阳县: “大业十三年土人臧君相反于沭阳县,置沭州。唐武德四年复为沭阳县。”
①一名玉台山。在今广东新会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广州府新会县: 桂山在 “县北二里。俗呼圭峰,唐僧一行至此,有黄云覆之,因名黄云山。上多松竹,瀑泉出焉”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一》 引《寰宇记》 云
①亦作金山驿。即今四川德阳市东北金山镇。《清一统志·绵州》: 金山驿,“本朝乾隆三十五年裁罗江典史,设县丞驻此。嘉庆七年仍设罗江县,裁驿丞”。②即今四川西充县东南三十里金山乡。明正德《四川志》 卷15
即邪罗斯川。今新疆北境之额尔齐斯河。
又名法轮场。即今四川资中县西北球溪河岸之法轮镇。清光绪《资州志》卷3:四眼桥“在州西一百四十里。又名法轮场。连仁寿界。人烟稠密,后有巨涧, 出阳陵山,下流经龙水废县,委曲数十里,至球溪小三江口,与龙结
亦名和水、始阳河。即今四川天全县南之天全河。《寰宇记》 卷77荣经县: 和川水 “在县北九十里,从罗绳岩古蛮州东流来”。《清一统志 ·雅州府一》: 和川水,“ 《旧志》: 水在司治前。源出蛮界,东流入
简称四川行省。元至元二十三年(1286)分陕西四川行中书省置,治所在成都路(今四川成都市)。取名于宋代益、梓、利、夔四路,时称四川路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邛崃山、大凉山以东至巫山,陕西略阳、勉县以南,湖北建
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古洛阳城中。《资治通鉴》:西晋永宁元年(301),“黄门将(赵王)伦自华林东门出,及太子荂皆还汶阳里第,遣甲士数千迎帝于金墉城”。胡三省注:“洛阳城是有汶阳里,伦私第在焉。”在今河南
清雍正四年(1726)置,属贵阳府。治所即今贵州长顺县。1913年改为长寨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