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固城

固城

①即今河北定州市东三十里固城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梁大通三年 (531),魏普泰初,大都督侯渊 “讨刘灵助,至固城”。胡三省注: “固城,当在中山城东北,安国城西南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14定州:“ 《旧志》: 禹治水时筑,屹然坚固,后人因名曰固城。”

②在今河北南宫市境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元和十一年 (816),命河东、幽州、义武、横海、魏博、昭义六道兵讨成德王承宗,“魏博奏败成德兵,拔其固城”。胡注: “固城,当在冀州南宫县界。”

③即今江苏高淳县东南固城镇。汉曾为溧阳县治。后县治迁徙,遂废。北宋为固城镇。

④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北五十里薛山下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梁天监五年 (506),“桓和击魏兖州,拔固城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2滕县: 堌城 “盖南北朝时戍守处。或谓之五固”。

⑤在今河南扶沟县西南。唐杜佑 《通典》 卷177扶沟县: “故固城在县西南,周回有水,势甚固,故为名。”


(1)古城名。(1)即今河北省定州市东南固城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中大通三年(531年),北魏将刘灵助引兵寇博陵以西,魏主命侯渊、叱列延庆征讨至固城,袭斩灵助,即此。(2)在今河北省南宫市境内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元和十一年(816年),命河东、幽州、义武、横海、魏博、昭义六路兵讨成德王承宗,“魏博奏败成德兵,拔其固城”,即此。(3)在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北。东魏属高平郡。梁天监五年(506年)萧及与北魏元恒大战于此,梁军败绩。(2)集镇名。(1)在河北省赵县城南部。属赵州镇。人口 1500。西汉名平棘,因村西平棘山得名。汉高祖七年(前200年)封功臣林挚为平棘懿侯于此。北魏太和元年(477年)为平棘县治,西晋县治迁棘蒲(今赵州)后改名南平棘,后改今名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等。308国道经此。(2)在山东省平邑县东北部。属柏林镇。人口 3280。据传,汉代即有居民。村在古颛臾国城址南侧,取《论语》“颛臾固而近于费”之意,名固城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、花生、山楂、苹果等。有砖厂、罐头厂及豆腐坊。董泗公路经此。村北侧有颛臾国旧址。(3)在河南省淮滨县北部。固城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3350。春秋时楚国在此筑城建仓,取名固城仓。清初起集,称固城集。1945年称固城镇,1949年简称固城。产小麦、稻等。有机械修理、水泥预制件、砖瓦、粮油加工等厂。公路通县城。古迹有固城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芒山

    ①在今河南永城县东北,其南八里为砀山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高祖隐于芒、砀山泽间。”②即北邙山。在今河南洛阳市北。《晋书·惠帝纪》:太安二年(303),“帝军于芒山”。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河南省永城市东北

  • 抚州路

    元至元十四年(1277)升抚州置,治所在临川县(今江西临川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西临川市及东乡、金溪、资溪、崇仁、乐安、宜黄等县地。至正二十二年(1362)朱元璋改为临川府。不久又改为抚州府。元至元十四年

  • 茶水

    洣水支流。宋本 《寰宇记》 卷115茶陵县有 “茶水”。源出今湖南茶陵县东景阳山,西流入洣水。

  • 朱家集

    即今安徽长丰县西四十里朱集乡。村南李三孤堆战国楚王墓曾出土大量珍贵文物。集镇名。在安徽省长丰县西、瓦埠湖东侧。属杨公镇。人口 4000。以朱姓聚居得名。产棉花、油菜籽、小麦。为县西北较大的农贸集市。有

  • 沮水关

    在今陕西勉县西北。《南齐书·氐羌传》:建武二年 (495),“氐杨馥之聚义众屯沮水关,城白马北”。

  • 云屯山

    ①在今山东招远市东北二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6招远县:云屯山“接栖霞县诸山,绵亘百余里”。 《清一统志·登州府》:云屯山“中有上九盘、下九盘、上祥光观、下祥光观, 又有滴水崖、六公涧、鹤姑顶、绣幕屏

  • 葵丘聚

    即春秋宋葵丘。在今河南民权县东北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 外黄县 “有葵丘聚”。

  • 铁丘台 (臺)

    在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上蔡县: 铁丘台 “相传汉光武曾驻此”。

  • 大象岭

    亦作大相岭。即今四川荥经县与汉源县交界之大相公岭。《清史稿·唐希顺传》:康熙十九年(1680),“吴世璠将胡柱国等踞关山大象岭”。即此。

  • 阿鲁使泥山

    在今云南凤庆县北百八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8顺宁府:阿鲁使泥山“中有洞,深十余步,上积华盖,层层如楼阁,常有白气出入其中,名曰霞洞。两山迥绝, 中为磴路,可百余步,平直如砥。径之旁皆细草蒙葺,俗呼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