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清置,属宁武县。在今山西宁武县东北二里大河堡村。②即今甘肃武威市东南三十里大河乡(大河驿)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3凉州卫:大河堡“正德中,边将苏秦等败寇于大河滩,即此堡也。今大河驿置于此”。(1)在今山
1913年改道坞县置,属四川边东道。治所即今四川道孚县。次年属川边特别区。1939年属西康省。1955年属四川省。在四川省西部。属甘孜藏族自治州。面积7123.3平方千米。人口4.7万。辖2镇、20乡
即今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境内大洋河上游。乾隆《钦定盛京通志》卷25:五重河在“(海城)城北十五里。自偏岭向东南流,行人连过五次,故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奉天府一》:五重河“源出(海城)县南分水岭,东南流经岫
唐开元二十年(732)改新安县置,属睦州。治所在今浙江淳安县西千岛湖南山岛附近。永贞元年(805)改为清溪县。古县名。唐开元二十年(732年)改新安县置,治今浙江省淳安县西(今已没入新安江水库中)。属
一作丫髻山。在今安徽宁国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宁国县 “关口山” 条下: “其东南曰鸦髻山,有飞燕洞,容百余人,乡人尝避兵于此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宁国府一》:丫髻山 “在宁国县东南八十五里。南唐时
国名。战国初,周考王都成周(今洛阳市东北白马寺东),封其弟于河南(今洛阳市西、涧水东)。因在成周之西,故称为西周桓公。后又封桓公曾孙于巩(今河南巩义市西十里康店乡),称东周惠公。此东西二周乃周畿内国,
亦名东山。在今广东化州市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6化州:东山“起于高凉,至本州城外,拱于州治之左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化州:千秋山在“州东南二里,去罗州二里,横亘如屏”。
五代置,为羁縻州。治所在今湖北来凤县境。北宋改置羁縻富州。
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改永安县置,属吴兴郡。治所在今浙江德清县西。以县有武康山而得名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废,仁寿二年 (602) 复置,属湖州。徙治今德清县 (武康镇)。大业三年 (607)
一名零烈水。在今广东廉江市西。《寰宇记》 卷167吴川县: 零烈水 “在废 (零绿) 县南三十里。源从廉江流入大海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16化州:零洞水 “在旧零渌县西三十里。源出零洞山,透入大海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