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头盖
又名岑头盖、铁桶盖。在今贵州思南县西六十里杨家坳乡境。清咸丰、同治年间,白莲教在思南、凤冈等地起义,称 “白号军”。朱明月部以此为据点,坚持斗争12年之久。今前营城墙完好,点将台、花厅、昭忠祠、九龙口、四大卡、八小卡等遗址尚存。
又名岑头盖、铁桶盖。在今贵州思南县西六十里杨家坳乡境。清咸丰、同治年间,白莲教在思南、凤冈等地起义,称 “白号军”。朱明月部以此为据点,坚持斗争12年之久。今前营城墙完好,点将台、花厅、昭忠祠、九龙口、四大卡、八小卡等遗址尚存。
唐贞观十二年 (638) 置,治所在武勤县(今广西扶绥县)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扶南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笼州。辖境相当今广西扶绥县大部,崇左、上思二县部分地。唐末废。唐置,治武勤县(今
在今安徽石台县,秋浦河上游。《寰宇记》卷105石埭县:石埭水“在县西一百七十里。源从栎山东北流,三里至管口合流入石埭乡,与大洪岭水合流。其水从石埭下流过,往来舟船至此,并载拽船于埭上过”。
在今广东中山市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》:乌岩山“在香山县(今中山市)东南七十里。东北抵云梯,西北抵相合,西界香炉,北为千秋岭、红旗峒诸山,迤逦赴海,岩崖幽暗,人迹罕到。宋末,邓光荐避乱居此”。南宋邓
又名兰山、石兰山。在今江苏宜兴市东南五十里。宋置巡司于此。《寰宇记》 卷92宜兴县:“小兰山在县东南五十里。《舆地志》 云: 石兰山斗入太湖五里,有两岸,南曰大兰山,北曰小兰山,相连二里。” 《方舆纪
又名玉山、辉山、玉斗山。在今江西东北和浙江西部边境。主峰海拔1817米。系信江源地,鄱阳湖水系和钱塘江水系分水岭。《寰宇记》卷107信州玉山县:怀玉山“在县东北三十里。玉山溪流发源于此”。《方舆纪要》
又名都蚤堡。即今广西融安县东南沙子乡。《清一统志·柳州府》:沙子堡“在融县东南一百里”。为要隘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东南。清时为戍守要地。
一作三巴。即今西藏比如县东南白嘎区那如乡驻地色那贡巴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15载:“三纳拉巴族,属下五十户,东至达隆宗(边坝),南至俄喀,西至拉哩(嘉黎),北至加树边噶尔。”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。
即今河南西平县西南酒店冶铁炉遗址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元和十二年(817),李愬讨淮西吴元济,“山河十将妫雅、田智荣下冶炉城”。胡三省注:“《九域志》曰:蔡州冶炉城,韩国铸剑之地,时当在古平界。按《新书》
西汉景帝二年(前155)改信都国置,治所在信都县(今河北冀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冀州、深州、武邑、枣强、衡水、南宫、景县等县市及山东德州市的一部分地。五年改为信都郡, 中元二年(前148)复为广川国。
在今湖北当阳市东南。《水经·沮水注》:“沮水又东南径驴城西、磨城东。又南径麦城西。……传云:子胥造驴、磨二城以攻麦邑。即谚云‘东驴、西磨,麦城自破’者矣。”《清一统志·荆门州》:驴城“在当阳县东南四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