堰头镇
即泺口。在今山东济南市东北二十里洛口集。明置堰头镇巡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历城县载:堰头镇 “即泺水入大清河处,筑堰以分其流,因曰堰头”。
古镇名。又称下泺堰或泺口。在今山东省济南市北洛口。因泺水入大清河处,筑堰以分其流,故名。
即泺口。在今山东济南市东北二十里洛口集。明置堰头镇巡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历城县载:堰头镇 “即泺水入大清河处,筑堰以分其流,因曰堰头”。
古镇名。又称下泺堰或泺口。在今山东省济南市北洛口。因泺水入大清河处,筑堰以分其流,故名。
①亦作萨尔沁、沙儿沁。在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东南沙尔沁乡。清置驿站于此,为杀虎口至绥远城要道之一。②即今内蒙古包头市东沙尔沁(海岱)乡。清光绪《土默特旗志》卷5萨拉齐厅有萨尔沁村。
明永乐二年 (1404) 升凭祥镇置,属思明州。治所即今广西凭祥市。成化十八年(1482) 升为凭祥州。1912年又改凭祥厅为凭祥县,属广西镇南道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1952年并入睦南县 (后改宁
①南齐置,属梁州。梁普通三年(522)治所在今四川渠县。辖境相当今四川渠县、大竹、广安等县地。大同三年(537)于郡置渠州。北周武成元年(559)改为流江郡。②南朝梁置,属新州。治所在北宕渠县(今四川
唐南诏置,为通海都督驻地。即今云南通海县。为当时安南通天竺道上的重镇。这一段交通线又称 “通海城路”。
即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西北部吉打。清谢清高《海录》有专条记述。
唐改江源县置,属交川县。在今四川松潘县南安宏乡。《元和志》卷32松州交川县:“江源镇在县西北三十里。”(1)在吉林省敦化市西南部。面积650平方千米。人口1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马号,人口 1560。1
亦名仙井。相传东汉末张道陵所开。在今四川仁寿县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33陵州: “陵井者,本沛国张道陵所开,故以陵为号。晋太元中,刺史毛璩乃于东西两山筑城,置主将防卫之。后废陵井,更开狼毒井,今之煮井是也
即今云南富宁县治。清有广南府经历驻此。光绪二十八年 (1902) 富州还治于此。1913年后为富州县治。1937年后改为富宁县治。
①东汉末置,治所在沾县(今山西昔阳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昔阳、左权、和顺、平定等县境。北魏太平真君九年(448)废。孝昌二年(526)复置,治所在乐平县(以沾县改名)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②唐天
亦名贵烈河。即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之归流河,为洮儿河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科尔沁》: 贵勒尔河 “在右翼前旗北八十里。自右翼界鹤五河,东北流会榆河,为贵勒尔河,经魁勒库山,东南流会阿尔达尔河,入洮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