堽城坝
即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三十五里堽城镇。为汉刚县故城。后讹刚为堽。汶水自此分流。蒙古宪宗七年 (1257) 于堽城筑土坝斗门,遏汶水南流入洸,至任城 (今济宁市) 合泗水,以济运。明洪武间黄河决口,运河被淤。永乐九年 (1411) 疏浚会通河,筑戴村坝,使汶水出南旺湖,并截堽城大闸,不使汶水入洸。至成化十一年 (1475) 入建新闸,仍分水入洸。嘉靖六年 (1527) 重建堽城闸,并引柳泉以增洸水水量。
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中部、当汶水与洸水分流处。蒙古宪宗七年(1257年)于堽城筑土坝斗门,遏汶水南流入洸,至任城县(今山东济宁市)合泗水,以济饷运。元至元二十八年(1291年)又于旧闸之东置东闸;延祐五年(1318年)改土堰为石堰。明洪武间黄河决口,会通河被淤。永乐九年(1411年)疏浚会通河筑坝,使汶水出南旺湖,并截堽城大闸,不使汶水入洸。至成化十一年(1475年)又建新闸,仍分水入洸。嘉靖六年(1527年)重建堽城闸,并引柳泉以增洸水水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