塘惟城
亦作塘堆城。在今安徽滁州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9滁州: 塘惟城 “在州南三十里。又南十里有龚家城。又蒋家城,在州东南五十三里。《志》云: 三城皆傍湖泽。相传南唐筑瓦梁堰以拒北师,水势横溢,居民筑此城以捍水”。
亦作塘堆城。在今安徽滁州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9滁州: 塘惟城 “在州南三十里。又南十里有龚家城。又蒋家城,在州东南五十三里。《志》云: 三城皆傍湖泽。相传南唐筑瓦梁堰以拒北师,水势横溢,居民筑此城以捍水”。
即麇国。春秋国名。都锡穴 (今陕西白河县东)。后为楚所灭。《公羊传》 作圈国。
北宋置,属南阳县。在今河南南阳县西南三十里。
即今陕西平利县城。《宋史·王彦传》:“桑仲既陷淮安、襄阳,乘势西向,均房失守,直捣金州白土关。”即此。清嘉庆七年(1802)平利县迁治于此。在今陕西省平利县。《宋史·王彦传》:南宋建炎四年(1130年
即今江苏吴县西南浦庄镇。清同治 《苏州府志》 卷29 《乡都图圩村镇》: 七都十二图中有 “浦庄镇”。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吴县记: “城西南有……浦庄、黄芦、大村等市。”
①即今安徽肥西县西北长镇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合肥县“清水镇”条下:“又有长城镇,道出六安州,元设巡司于此, 洪武九年废。”②即今山东五莲县东北前长城岭。1948年以后五莲县曾由仁里村徙治于此。(1)
在今泰国南部湄南河下游,其都城即泰国之佛统。 名见 《大唐西域记》 卷10“三摩呾吒”条。义净《南海寄归内法传》 卷1作杜和钵底。《通典》卷188作投和。《旧唐书·南蛮列传》 作堕和罗。
即六归河。今贵州大方县西南六冲河。《明史·李橒传》:天启二年(1622)安邦彦叛军“东渡陆广河,直趋贵阳”。
明置,属洮州卫。即今甘肃卓尼县。
1941年1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招远县北部析置,治杜家村 (今山东招远市西北杜家)。1950年1月撤销,并入招远县。旧县名。又称北招县。山东抗日根据地设。1941年由招远县北部析置,治今招远市杜家村。以
唐光启中置,治所在单父县 (今山东单县南)。朱全忠奏改为辉州,移治砀山 (今安徽砀山县)。五代唐同光二年 (924) 复改单州,仍治单父县。宋辖境相当今山东单县、成武、鱼台及安徽砀山等县地。金属归德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