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 (復) 览山
在今安徽霍山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霍山县 “指封山” 条下: “又复览山在县东二十里,即汉武南巡还,登此顾瞻处也。南宋时,置戍守于此。”
在今安徽霍山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霍山县 “指封山” 条下: “又复览山在县东二十里,即汉武南巡还,登此顾瞻处也。南宋时,置戍守于此。”
又名赤日岭。即今河北井陉县(微水镇)西青泉岭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景福二年(893),李克用败成德兵于平山,进攻天长镇,成德帅王镕“出兵三万救之,克用逆战于叱日岭下,大破之”。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河北省井陉
北宋置,属益阳县。即今湖南桃江县治。清同治《益阳县志》卷2:“两岸市廛夹峙如巷,故曰弄溪。”镇因溪为名。后又名桃江镇。
①即今四川泸县北桐兴乡。清嘉庆《泸州志》卷2:兴隆场“距州一百里”。产煤。②即今四川安岳县南六十里兴隆镇。清道光《安岳县志》卷7:兴隆场“在治南六十里”。③即今四川中江县西南兴隆镇。清光绪《潼川府志》
即今陕西延长县西七里。清光绪《陕西全省舆地图》延长县:西乡大村有七里村。今为延长油矿所在地。
唐开元前置羁縻州,属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石棉或泸定县境。北宋以后废。
①西汉元朔二年 (前127) 置,为朔方郡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杭锦旗北黄河南岸什拉召附近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 “匈奴右贤王怨汉夺之河南地而筑朔方,数寇盗边,及入河南,侵扰朔方。” 即此。东汉末废。《水经
即涨海。指今南海东部。《梁书·南海诸国传》:“又传扶南东界即大涨海。”
在今湖北利川市西南沙溪镇西。为明末清初沙溪宣抚司驻地。
①即龙门山。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北与陕西韩城市东北,夹河对峙。相传大禹所凿,故名。《水经· 河水注》: “昔者大禹导河积石,疏决梁山,谓斯处也。即 《经》 所谓龙门矣。《魏土地记》 曰:梁山北有龙门山,大
即今福建同安县南刘五店。与厦门对峙,直达外洋,为海防要地。清乾隆五十四年(1789)置刘五店巡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