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国
元至正十七年 (1357) 农民义军领袖明玉珍由鄂入蜀,连破元军,陆续占有川蜀诸州县。二十年(1360) 据成都 (今四川成都市),自称陇蜀王。二十二年 (1362) 即帝位于重庆 (今四川重庆市),国号夏,建元天统,史称蜀夏,势力范围包括今四川及陕南汉中盆地、甘肃文县一带。死后由其子昇继位。明洪武四年 (1371),大将汤和至重庆,明昇降,国亡。历二主,十一年。
元至正十七年 (1357) 农民义军领袖明玉珍由鄂入蜀,连破元军,陆续占有川蜀诸州县。二十年(1360) 据成都 (今四川成都市),自称陇蜀王。二十二年 (1362) 即帝位于重庆 (今四川重庆市),国号夏,建元天统,史称蜀夏,势力范围包括今四川及陕南汉中盆地、甘肃文县一带。死后由其子昇继位。明洪武四年 (1371),大将汤和至重庆,明昇降,国亡。历二主,十一年。
即文良港。又名龙门港。即今台湾澎湖县澎湖岛东龙门村。清设文良港汛。光绪二十一年(1895)二月二十七日, 日舰先佯攻妈祖宫炮台,实从良文港登岸,清兵大败,即此。即今台湾省澎湖县东湖西乡龙门村。清光绪二
明永乐六年 (1408) 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在今吉林蛟河市北伊什河畔。后废。明永乐六年(1408年)置,治今吉林省吉林市东伊什河畔伊什站。属奴儿干都司。后废。
即今浙江桐庐县西南清渚溪。宋 《景定严州续志》 卷7桐庐县: 清渚港 “隶孝泉乡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0桐庐县: 清渚港 “在县西三十里。源出府东北四十里之云岫山,东流十五里曰社息溪,东南绕富春山北,
在北京故宫西六宫内东北侧,与翊坤宫、体和殿组成一个院落。明永乐十八年 (1420) 建。清顺治十二年 (1655) 重修。为明清两代后妃居住之所。清慈禧入宫被封兰贵人,生同治皇帝于此。慈禧五十寿辰时在
1914年改永宁县置,属河南河洛道。治所即今河南洛宁县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在河南省西部。属洛阳市。面积2305.5平方千米。人口44.9万。辖3镇、18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西魏文帝时置北宜阳县
亦作鹰游山或莺游山。即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北海中东西连岛。《寰宇记》 卷22海州东海县: “嘤游山在县东北一百三里海中。去崖二十里,高二里。其山周回浮海中,群鸟翔集,嘤嘤然自相喧聒。”
察合台汗国属地。在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北马尔吉兰。《元史·地理志·西北地附录》有 “麻耳亦囊”。即今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西南马尔格兰。元时地属察合台汗国。
清乾隆四十年 (1775) 改宣抚司置,属杂谷直隶厅。治所即今四川马尔康县东梭磨乡。后废。
①秦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即今江苏淮阴县西南码头镇。汉封韩信为淮阴侯于此,后改为县,属临淮郡。东汉属下邳国。三国魏为广陵郡治。南朝宋泰始二年 (466) 侨置兖州治此,南齐改为北兖州,梁为淮州治。东魏改怀
一名寡孤山。在今四川沐川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沐川长官司: 青孤山在 “司东十里。山多林木,望之郁然,突出群山之上”。《清一统志·叙州府一》: 青孤山 “在屏山县西北沐川长官司东三里。其山孤立秀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