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农陂
在今安徽南陵县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南陵县:“有大农陂,溉田千顷。元和四年,宁国令范某因废陂置,为石堰三百步,水所及者六十里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28南陵县:“县南有大农陂。……《志》云,陂水堰漳淮而成。”
在今安徽南陵县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南陵县:“有大农陂,溉田千顷。元和四年,宁国令范某因废陂置,为石堰三百步,水所及者六十里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28南陵县:“县南有大农陂。……《志》云,陂水堰漳淮而成。”
唐天宝元年(742)改义州置,治所在龙城县(后改岑溪县,在今广西岑溪县东二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岑溪县地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义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以义州改置,治龙城县(今广西岑溪市东)。辖境
在今浙江宁波市城区西隅,系我国现存最古之私家藏书楼。明嘉靖四十年(1561)兵部右侍郎范钦建,取郑玄《易经注》中“天一生水,地六成之”之义而名。庋藏文献达七万多卷,多宋、元、明刻本,其中二百七十种明代
①北周废高塘郡置,属新昌郡。治所在今安徽来安县东北半塔镇。隋开皇初废。②隋开皇三年 (583) 改高塘郡置,属熙州。治所即今安徽宿松县。十八年 (598) 改为宿松县。古县名。南朝梁置,治今安徽省宿松
即今福建柘荣县。元末有袁天禄兄弟占据,称泰安社,元授以江西行省参政。明初纳款。正统六年 (1441) 置柘洋巡司,属霞浦县。1938年设柘洋特种区。
①一名阳城山。在今浙江富阳市南十五里。《寰宇记》卷93富阳县:阳平山,“《地理志》:吴武烈帝孙氏之所居也,其祖种瓜于此,有二仙人示其葬地,即此也”。②又名金城山。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四十六里。《新唐书·
在今福建德化县西。元置小尤巡司于此。明废。
在今江苏苏州市阊门西七里枫桥镇。南朝梁天监年间始建,初名妙利普明塔院。相传唐初高僧寒山、拾得尝来此住持,故更名寒山寺。以唐代诗人张继 《枫桥夜泊》 诗 “姑苏城外寒山寺” 句而著名。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
或曰又名灵泉。在今江西宜春市西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袁州宜春: “有宜春泉,酝酒入贡。”《寰宇记》 卷109袁州宜春县: “县侧有暖泉,从地涌出,夏冷冬暖。清澄若镜,莹媚如春,饮之宜人,故名宜春县。”
在今云南姚安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姚安军民府:阳派河“在府西。自金秀山发源东流,汇为阳派河,入西汹溪,而合于青蛉河”。
一作牌租阿巴特。即今新疆伽师县。清道光 《新疆识略》 卷3喀什噶尔: 牌素巴特在 “城正东一百六十里”。光绪二十九年 (1903) 于此置伽师县。